• 关闭对联
  • 对联
  • 关闭对联
  • 对联
  • 首页 > 拜祭亲人 > 正文

    下辈子让我再做您女儿–怀念我的父亲

    于丹在《庄子》心得中说:“生与死之间,不过是一种生命形态的转化。”尽管如此,但与父亲生死离别的痛楚却总让我难以化解。
    父亲那时侯还和大弟住在一起,想女儿、外孙的时候,总是拿起电话,什么也不说,对着话筒唱“常回家看看”,以他特有的幽默召唤着他的不知忙着什么而忘了常回家看看的女儿。
    父亲去世那年,挚友H为了让我振奋些拖我去发廊做头发,忽然就听见了这首歌,顿时心酸得不能自已,眼泪就无法控制地滚落下来……
    直到今天,午夜梦回,我还是常常泪流满面。
    那天,因为要搞同学会,我初中的班主任丁老师打电话找到我,聊得好好的,她突然问起父亲的情况,我便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了……

    父亲那时侯真的已经老了,常常出门后走着走着,就想不起来要上哪儿去,要去干什么了。双休日的早晨,还未等我们在睡梦中醒来,就打了电话说要上我家来,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人影。打电话回家问才知道他早就出门了,急忙让先生沿着车站去找人。还未等先生无功而返,父亲却到了,笑得象个做错了事的孩子。说,好不容易找到了有“观音堂”这个站的公共汽车,可下车的时候,问的却是“到余杭塘上(我们小时侯住过一阵的)怎么走?”幸亏,父亲往相反方向走了一段路后又想起来他女儿家是在“观音堂”而不是“余杭塘上”的,要不然,可真是“南辕北辙”了。
    可我真的没意识到,我们相聚的时日已不多了。
    父亲是个军人,戎马一生炼就了坚强的性格,从没见父亲流过泪,无论家庭或是他本人遭多大的罪。
    父亲正直、善良、温和,在我眼里,父亲是个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无论对陌生人还是身边的人,总是给别人以最大的方便和最大的宽容。
    小时侯我们和邻家孩子有了纷争时,母亲会视情况为我们叫屈,可父亲却总是千方百计找我们的不是,逼着我们去邻家道歉。
    母亲年轻时火气很大,常常发些无名火(一个人又要上班又要带大三个孩子也够难为她的),这样的时候,父亲总是脸上带笑,以他的宽容和幽默去化解冲突。
    和父亲离多聚少,父亲探亲回家不会象母亲出差回来一样,给我们带一些好吃的或别的什么礼物,但有父亲在家的每一天,都是我们家的节日。
    ……
    父亲是个极其心灵手巧、热爱生活的人,擅用九宫格画人像;他用玻璃丝编花篮、挂在花篮边的小鱼小虾惟妙惟肖,无不是精美的工艺品;离休后,他在家里那张竹躺椅上,比着连环画上的图案,用刀子刻上孙悟空棒打白骨精,还用油漆上了色;他用废弃的有机玻璃做成的水仙花盆,高达三层,让喜欢水仙花的母亲爱不释手……

    相聚的那几年,我都在忙些什么呢?
    结婚、生孩子,然后就是围着孩子转的日子……
    转眼,父母就都老了。
    父亲进手术室的那天,一向坚强的他居然拉着我的手不肯放,显得那样的脆弱和无助,让我每每想来都心疼不已。

    今天是清明节,因在外省学习,不能去给您扫墓了。我在心里对您说:爸爸,对不起了!
    尽管我知道您不会在意的,但我还是难以排解。
    于是在税校宿舍逼仄的小房间惨惨的灯光下,写下了这些文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今夜,我只能用苏轼的这首词来告慰我的父亲了!还有,就是在心底常常对您说的那句:下辈子,我还做您女儿!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