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年的记忆中,过年就意味着快乐,所以天天都掰着指头盼过年,过年了就可以穿新衣,吃好菜,走亲戚……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过年的气氛却越来越淡了。以前过年要舂年糕、贴年对、办年货,等等,现在只要钱拿去,什么都可以买现成的,比以前方便多了,却反而找不到儿时的那种感觉了。
在以前,从腊月开始,村里人就闲在家里为过年准备各种各样的年货了。做黄酒、舂年糕、炒米胖、爆米花、做冻米糖……等等,有的还要杀猪,猪头是拿来谢年的,猪腿是要腌起来等来年再吃的。忙了一年,只有这一个月从头到脚都是充满欢乐的,村里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笑声。
过了腊月廿十,年货办得差不多时,趁某个好日头,把家里能移的东西都移出来,父亲穿衰衣,戴斗笠,开始掸篷尘,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要打扫干净,意为干干净净迎新年。我们平时丢失的玩具此时也会突然从什么柜子底下扫出来。母亲则把积着厚厚灰尘的碗筷拿到小溪里洗干净了,好等正月里招待客人。掸了篷尘,父亲还要拿一只拖着稻草尾巴的称铊爬到屋顶将它从烟囱里放下去,再从灶膛子里拉出来,这叫“通烟囱”,烟囱壁上的结块的柴灰全都捅出来了,出烟就顺畅了,来年的日子也就顺畅了。
然后接下去就是写年对,就是城里人所说的春联。爷爷是村里少有的几个文化人之一,人缘又好,所以村里人都拿红纸来让爷爷写。直到去年,还是有人叫爷爷写年对,不过如今市场上有现成的卖,找他写的人越来越少了。
贴好了年对,挂上年画,到了腊月廿八,就要谢年了,不管这一年收成怎么样,都要感谢上天赐予的恩惠,并期望来年日子过得更红火。谢过年,父母亲就开始为丰盛的年夜饭做准备了。我们小孩一般在前一天的晚上都会睡得很早,以备有足够的精力来守岁。这时候家家户户在外工作的、读书的也都早已回到了家。但是在我们那边,嫁出去的女儿是不好回娘家过年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如果回来会对其长辈犯忌的。在兰溪西乡好像是没有这种忌讳的。
天渐渐黑下来,沉寂了一年的村庄在这一夜陷入了沸腾,到处是鞭炮声、喧闹声,达到了一年中兴奋的高潮,升到空中的烟花把整个村子都照亮了。每家每户都把祖上的冥灵请到家里来,供奉堂上,然后关上门,一家子人开始吃“隔岁”,就是城里人说的年夜饭。吃罢“隔岁”大人还会给小孩发红包,就是压岁钱。这一夜孩子们都特别兴奋,平时比较贪睡的此时也无论如何都要挨过“开门”时间再睡的。第二天可以睡到九点多,母亲已经把新衣新裤放在床头边上,穿上新衣,洗净脸手,跟随大人去上坟。那些坟墓有的已经是荒草萋萋,一半陷到地下去了,大人会指着说,这是谁那是谁,其实我们小孩一点都没记住。到现在每年春节回家上坟我还是搞不清楚哪个是谁?
不知从哪一年起,正月初一,梅江的年青人都会去通州桥集会,过了十点钟,桥上就逐渐热闹起来,有结伴游玩的,有前来约会的,有专门来看漂亮姑娘的,还有给人拍照的、跌麒麟的小摊贩。因为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闲的一天,大家都会赶到这里来集会。据说,当年大文豪曹聚仁与结发妻子王春翠就是在这座远近闻名的廊桥上认识并产生爱情的。如今的年轻人也都想在这个桥上遇上自己的知音。
过了初一,各家各户就按照辈份的大小开始走亲戚拜年了,有些亲戚多的人家,要一直拜到正月出头,那时候,一些勤劳的人家已经下田开始新一年的劳作了。
下一篇:怀念妈妈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