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一篇写在清明时节的旧文,写完后一直犹豫于发与不发之间,在清明过去一个月的时候,还是决定发出来,永远祭奠自己的母亲。
清明到了,一个踏遍青山的节令。柳条的鹅黄老去,梨花满地,天便阴沉了起来,小雨也淅沥而至,妖娆的春色掩不住内心对母亲稠稠的哀思,印象里年年如此。
母亲走时,我还小,没心没肺的年龄,不记任何事情。母亲在我脑海中的影像,总是影影绰绰,眉眼模糊,似幻似真,不高,瘦削,脸色有些黄。对母亲更多的印象是通过奶奶的絮叨和乡亲们的只言片语连缀在一起,立体形象起来的。
母亲心脏不好,并最终被心脏病夺走了年仅三十岁的生命。听奶奶说,母亲心脏病的根儿是劳累过度,我对此深信不疑,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坚信这一点儿。我的姥爷和姥姥都是天生的盲人,生活担子之重我到现在都无法完全想像。母亲作为六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大,冬闲时跟着姥爷姥姥天南海北的卖艺,余下的时候就在家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担负起八口人的生活担子,为了多挣一点点儿工分,母亲干活完全像个男人,男人们割草,母亲也割草,男人们推土,母亲也推土,男人们犁地,母亲也犁地,男人们干多少活儿,母亲也干多少,奶奶说很多时候,母亲都是凭着一股犟劲来挣只有男人们累死累活才能挣够的工分的。母亲常常喘不过气来,干腊的小脸努的酱紫,终于母亲挺不住了,蹲在地头儿,大口大口的吐血,一次,两次,直到离开她熟悉的世界,咳血伴随了她近十五年。
母亲去世在离家很远的卫生所里,走时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父亲回家忙庄稼活儿去了,刚下过一场清明特有的细雨,小麦应该施肥了;舅舅回家了,姥姥有些不舒服,母亲催着舅舅回去伺候姥姥。母亲被平板车拉回村子的时候,河边的柳枝绿的有些厚度了,梨花落了满地,伙伴们争着捡纷落的花瓣。拥簇在木板车左右的是我最熟悉的人们,叔叔伯伯还有乡亲,他们的脸色一律的沉郁,默不作声,只是狠力的扶着平板车,步子很沉,很慢。我老远听到了父亲的号啕声,邻家的老汉拉住我,“娃子,快去再看看你娘吧!”声音有些怪,但是河边的柳笛声让我神往,屁颠屁颠跑掉了。
上了小学,每年的清明奶奶都把我从学校里拽回来,到村外的小山脚下,给母亲烧一些纸钱。掩埋母亲的土丘一年一年的小下去,小到仅仅一掊,土丘边的杂草却是一年比一年恣睢,直到土丘淹没在杂草里。每次上坟,奶奶总是老泪纵横,说些安慰母亲的话,继而不能自已,号啕大哭的时候居多。奶奶不厌其烦的告诉我,我的母亲是最能吃苦的母亲,是最能体贴人的母亲,是最好的母亲。
我父亲脾气暴躁,十里八乡出了名,到二十六岁才碰到我母亲。我母亲不怕我父亲脾气暴躁,就怕自己出嫁后我姥爷姥姥他们没法儿过,所以义无反顾的嫁给了我的父亲,因为我父亲干活同他的暴躁脾气一样,十里八乡闻名,12马力的柴油机能一把抱起来,有一把力气,心眼儿也活泛。母亲的选择,造就了自己的悲剧,父亲并不是一个可靠的人,暴躁的脾气并没有因为母亲的到来而有一丝一毫的收敛,反而更加变本加厉,母亲不止一次的遭到父亲的毒打和责骂,在懂事以后,我就常想,母亲的去世应该与父亲的作为有很大的关系,这也导致了我一直以来对父亲的抵触,常常有一种为母亲报仇的想法,恨不能保护母亲一点儿,到现在都不能完全消释。母亲却在奶奶面前一次次的夸父亲的能干,父亲的体贴和细心,就怕奶奶不放心父亲的脾气,就怕奶奶害怕母亲被父亲欺负。
童年的大多数场景我都没有任何记忆,母亲走的时候,我却记的很清晰,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越来越清晰,就在眼前一样。我用心记忆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忘不了母亲的忌日,我查过万年历,母亲去世的那天,正是那一年的清明。每年的清明节,负载了我更多的情感,缅怀或是愧疚,我想更多的应该就是愧疚。
常听奶奶说起我小的时候,别的孩子已经满地疯跑了,我也会跑,但就是要让母亲背着,别人背都不行,什么时候都得背着,干活也要背,母亲不背我,就就地打滚儿,睡着在地上也不起来,母亲瘦弱的身体,直到六岁,我都三十斤重的时候,母亲最后一次去卫生所的时候还背着我,去了再没有回来。现在我能想像出母亲那时疲惫和无奈,我能听到母亲忽长忽短的喘气声,看到母亲焦黄的脸庞上豆大的汗滴婆娑娑地淌下。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一样的柳枝,一样的梨花满地,心情却有了不同。春到了,母亲坟头儿的杂草,又开始恣睢了吗?落雨了,母亲坟头儿的老土,有些湿润了吗?
母亲的忌日,我却远在异乡,不能回去为母亲烧一把黄纸,培一掊新土。祭祖的清明,留给自己的是浓密的哀思。
下一篇:清明祭母 哀思无限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