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对联
  • 对联
  • 关闭对联
  • 对联
  • 首页 > 祭祀先祖 > 正文

    纪念曾祖父储璵

    纪念曾祖父储璵

    近期一些组织和机构在发起修建储皖峰纪念馆事宜,以纪念这位在中国国学领域颇有建树的文坛名人。储皖峰是我的二祖父,纪念他则不得不说说我的曾祖父,二祖父的成长和成才与曾祖父的培养和教育是分不开的。
    曾祖父储璵,又名完轩,清文庠生,生于同治六年(1867年),逝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故乡安徽潜山县槎水储家湾,是一个群山环抱、松竹覆盖着几十户人家的秀丽小山村,门对矗立云霄的“皖山尖”(天柱山),堂前左边有来龙岗,右边有白虎包(包即山峰之意),可谓左青龙右白虎,是非常好的村落宅堂。祖屋门前为一口池塘,池塘的左手有成片的竹林,儿时记忆中的阳春四月,池塘中鸭子嘎嘎叫,池塘边的桃花盛开,微风拂过池中一片涟漪,而旁边的竹林随风摇曳,如松涛阵阵,曾祖父就出生成长生活在这美丽储家湾。
    曾祖父过世之时,我还没有出生,对于曾祖父的记忆,都来自于长辈和邻居的谈论,以及家人的介绍。从长辈的谈资中,得知曾祖父在世之时,是整个家庭家运兴隆,比较辉煌的时期。对于曾祖父的印象,还来自于家中珍藏的一幅民国时期在省城安庆(当时的安徽省会是安庆)拍摄的老照片,曾祖父与曾祖母着中式长衫,端坐在太师椅上,旁边几位祖父着西装或长衫,小姑奶奶着裙装侍立二旁,而曾祖父手持折扇,显露一副威严之相。纪念曾祖父,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他。

    1、家境贫寒,自学成才;
    曾祖父出生之时,家境贫寒,当时乡下生计艰难,粮食收成也都不好,长大之后日常都要帮忙家中劳作,家里一般都养猪,需要打猪草,平常也都要放牛割草。
    曾祖父热爱读书,跟随邻居同辈的大哥,看书识字,曾祖父算不上天资聪慧,但是非常肯吃苦,勤奋好学。当时是一边劳作,一边学习,曾祖父的学习也得到太祖母的支持。在光绪**年,曾祖父在潜山县的考试中,得中文庠生,即我们通常所学的秀才,当时取得文庠生也实属不易,乃千人才有一人。也因如此,曾祖父通过自身努力,取得功名,在槎水当地受到乡里相亲的敬重。

    2、创办私塾,教书育人;
    民国初期,曾祖父在家乡储家湾正式开办私塾,开启教书育人的生涯。当时的民办教育模式就是私塾,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十里八乡的乡亲都把自家的小孩送过来请曾祖父教育,当时拜师学习也是需要交钱或交物(如粮食)的,曾祖父对于很多家境贫穷的乡亲,就不收任何费用,让他们一起跟着学,善举得到了众乡亲的好评。
    曾祖父教学严谨,对于国文有自己的心得。教育中提倡同学多动脑自行思考,并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切磋学习,并让自己的子女与同学们一起学习讨论,共同进步。在曾祖父教育下,也有众多的学生成才。

    3、培养子女成才;
    曾祖父教育学生比较严格,家里四子二女,也均严格要求与众乡里学生一起学习。培育子女成才实为曾祖父之一生之壮举,在家里的六个子女中,有二儿储皖峰考入清华大学,四子储皖崧考入中国公学,小女储寄青考入安徽省立师范学堂。民国年代,一家出了三个大学生,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子女成才,鸿旺乡里,为当时十里八乡所羡慕,也为整个潜山县所津津乐道。余下几个未入大学的子女,大都也会识文断字,当时家中几个女儿(包含曾祖父弟弟的二个女子),出嫁的夫婿也都是书香门户的殷实人家,小时听家中长辈说,嫁到太平那边的二姑奶奶家,仅家中的咸鸭蛋都是用大水缸来腌渍的,可见家境宽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二儿储皖峰(1896-1942),1921年考入南方大学,同时为北京大学旁听生,后入清华,1928年毕业于清华大雪研究院。据老人讲起,皖峰考上大学后,当时家里是摆流水席三天,恭贺人群络绎不绝,相邻的岳西县怀宁县本族人员,皆背着大麻袋的铜钱前来祝贺。后来储皖峰师从胡适、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格,在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任教,著作等身,为当时中国文学史界知名教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我们后辈所铭记。

    4、置办家业;
    随着教书育人时众乡亲给的学费,尤其是二祖父储皖峰在外工作后外对家里的支援(听说二祖父在大学任教后,每月邮寄8个银洋给家中使用),使得整个大的家庭在当时困难的时期能够生活上都有着落,当时家中人口众多,曾祖父用积蓄逐步买了几亩田地和山林,在那个时候,生活食物来源等都完全靠田地,种田收粮食,上山打柴火,家里田地多一些忙不过来的时,会请长工到家里帮忙收拾。记得我小的时候,清明时节和父亲一起上坟,父亲就告诉我,这里的山林以前是我们家的,是曾祖父手上买下来的,当时我就觉得那些山林距离我们家距离挺远的(一般自家的山林距离不会太远),也可见当时家庭的经济状况确实还可以。不过当时所置办的田地山林,解放后基本上又都充公重新分给别人了。
    曾祖父时期,家境可谓从贫困,到温饱,到逐渐殷实一些,多了几亩的田地和山林,同时家中的房屋也再造,宽敞了许多。不过因为大家庭人员众多,曾祖父又乐善好施,时常接济亲戚朋友及乡里,所以家中的日子整体上也只能说过得去,算不上很富裕人家。

    5、公益行善;
    家境好转,不忘乡亲,对于附近族人的困难,曾祖父时常接济;若族中或附近乡邻办理什么大事,曾祖父也是作为德高望重者予以指导与协调。1911年前后,因为储家湾的公屋祠堂年久失修,在曾祖父的主持下,整体拆建重造,祠堂以及周围大屋(每户人家)整个工程耗时近二年,重修的公屋祠堂,分为明三暗五,拾级而上,整个储家湾几十户人家围公屋而居,家家户户皆有走廊相连,户户想通,重建竣工之后,霎时辉煌热闹,引得周村落都来参观。
    曾祖父学有所成,在县内也有一定名望,民国九年即1920年,潜山县进行县志修缮工作,曾祖父作为乡间鸿儒,一并参与其中,当时修县志历时近二年,终得完成,县志共计十本约五十万字!记得小父亲说过,当时家里还有保存一套完整的民国县志。

    6、晚年过世
    曾祖父所处的正是中国大变迁的时代,乡间各种纷繁复杂之关系维护,族中各项事务的处理,家庭中长辈儿女之事务操劳,无不耗费心神,曾祖父操劳一生,终于在民国二十五年病倒过世了,享年70年。
    曾祖父过世,是家中一大憾事,听老辈们谈起曾祖父的丧事也办得极为隆重,大祖父拿哭丧棒扶灵,还搭了九层高台,请道士在高台之上做了七天七夜的法场,家中后辈也均守孝三年。

    7、后人辈出
    如今曾祖父过世已久,但他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子女,当时家中出了储皖峰、储皖崧、储寄青三个大学生,储皖峰致力于国学研究,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地位。后辈中外孙施宗恕任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孙辈储天雷任广州公安局副局长,储云任云南某军副师长;重孙及后辈人员人遍布北京、上海、南京、昆明、广州、深圳、香港以及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地,可谓是人才辈出。

    在后辈们的心目中,曾祖父是一个可爱可敬可亲的长者,是力争家庭兴旺发达的智者,是乐善好施的仁者,正式因为曾祖父的仁爱与教导有方,培养出如二祖父这样的大家。纪念曾祖父,我想说,您永远活在我们后辈的心中。

    储 青
    2013年7月于上海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