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对联
  • 对联
  • 关闭对联
  • 对联
  • 首页 > 清明思亲 > 正文

    丁亥年元宵忆母

    《丁亥年元宵忆母》
    今天是丁亥年的元宵佳节,母亲往生已近一百天了。我们兄弟几个,正准备着清明前,把父母亲合葬的墓重新修整好。
    傍晚时分,我躺着休息,听着窗外爆竹声声,眼前映出新春繁忙,家家团圆的快乐景象。但我的思绪,总是被思念母亲的悲悯所缠绕。2006年12月26日,母亲离开了我们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虽然母亲已在病床上度过了近五个春秋,但极终地离开我们而去,心中还是不时泛起悲痛之情。尤其是在元宵佳节的团圆之夜。
    母亲慈祥和勤劳的身影,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抹之不去!以往的节日里,我们不管工作多忙,总会赶回老家,去四弟的家中,看望母亲。记得母亲发脑中风病前的最后一次看望,是在2002年的“五一”长假里。我先去了温州,参加妻子侄女的婚礼。妻子因怕车晕没去,回老家先去探望母亲。我参加婚礼后,5月4日回老家看望,顺便接妻子回杭州。
    母亲见到我回家的喜悦之情,我至今还记忆犹新。我看到的母亲,身体还是那样的硬朗,眼神里充满了我从小就感觉到的关爱和慈祥。妻子告诉我,她5月2日回到老家看母亲,老人家非常高兴。80多岁高龄的她,还亲自去菜场买菜,亲自下厨,做了两个小菜;一个是清炒鲜蚕豆,一个是油爆虾。四弟也从小店里添了几样菜肴,款待嫂子。那一次,妻子不止一次地告诉我;老人家亲自烧的小菜,比店里的菜肴还好吃!母亲总是这样,只要孩子们去看望,不管自己多辛苦,多疲劳,总会亲自下厨做几个好吃的菜,而且都是我们小时候喜欢吃的菜。我们在一边吃,她总是在一旁坐着,满足地微笑着。
    2002年5月4日,我吃好中饭,准备告别母亲,和妻子一起回杭州了。母亲是那样的依依不舍,孩子们永远是她心中的宝贝。记得当我们正准备上车的时候,母亲靠在临街的窗前,忧郁地问我:“心梦,你们什么时候再回来!”眼睛里充满着期待。因为工作繁忙,我只能无奈地告诉她:“我们有空就回来,看望你!”。想不到,这竟是我们和健康的母亲见的最后一面!我至今还忘不了母亲那双忧郁的眼睛。
    这一年的5月14日。就是我们看望母亲后的第十天,母亲突然发病。尽管在医院抢救的日日夜夜,我和弟妹都守在母亲的身边,但我们终于再也无法见到那个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的,健康而慈祥的母亲了。从那一天起,直到2006年12月26日往生,母亲在病床上,一躺就是近五年。虽然,我哥和我的弟妹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但始终无法使母亲再从床上起来。母亲的神智还是清楚的,我们和她说的话,她都能听懂。有时还能说一些简单的话。即使她在病中,我们轮流地回家去照料她,她还总要用低哑的声音,吩咐四弟烧些好吃的菜来招待我们,直到她离开了我们!永远地离开了她一辈子深爱的孩子们!
    母亲出身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自小因家计贫困,生活所迫,被我德清县的外婆家收为养女。18岁嫁给我父亲为妻时,正是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与父亲避难到塘栖定居时,身无分纹,全靠父亲行中医度日,生活极为清贫。为了父亲的中医事业和我们子女赖于成长的那个温馨的家,母亲既要帮助父亲治症行医,又要操劳全部家务。几十年间,含辛茹苦,任劳任怨,总是以一种无言的韧性,面对生活里的种种苦难。母亲一辈子节衣缩食,即使以后我们长大了,有了工作,生活改善了,她还是这样的习惯。记得小时候总听她说:“三个孩子六只手,吃食哪能到娘口。”我读大学时,有一次寒假回家,看见母亲在一件千补百纳的内衣上打补丁,其实是在补丁上打补丁,都好几层了。我说:“妈,这内衣不要补了,换件新的吧!”母亲微笑着对我说:“孩子,补补还能穿!省下钱给你和弟弟们读书用。”我当时心里一酸,眼睛就有点湿润了。从此,我在大学里,自己也学会了补衣服。衣服领子破了,就补上一条布,裤子短了,就加上一截,继续穿!
    母亲对家的无私奉献,给子女的温暖关爱是道不完的。记得还是在大学读书时,那是文革期间。这一年的冬天特别冷,父亲因文革在家,身体又有病。家里没有了收入,生活也发生了困难。母亲就去我家后面的水产公司,做临时工。这一天,天空阴暗,飘着雪花。父亲在一个大杯里,煲了满满的一杯热茶,对我说:“你妈在后面露天里杀鱼,天冷!你给她送去,好吗?”我端着热茶,送到母亲身边。看到她头上包着一条围巾,生满冻疮的脸露在外面,冻的通红的手一边在不停地杀鱼,一边在和工友说话。见到我过去,她有些惊奇。问我:“心梦,你怎么来了?”我说:“父亲要我给你送茶来!妈,你冷吗?”她笑着说:“妈不冷!干活就不冷!”。母亲利落地擦一下手,捧起茶杯咕隆咕隆地喝了几大口茶。把茶杯交给我说:“告诉你爸,等我下班,带些鱼肚鱼脑来,就来烧晚饭!”。回家的路上,我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妈,我会把书读好的,你放心吧!”。记得那一段时间,家里特别困难,就靠母亲的微薄的收入,维持全家的生计,她下班带回家的鱼肚,鱼脑是我们全家的唯一的荤菜。
    还记得我读高中时,暑假回乡。和几个邻居好友,在我家后门的河里游泳。我在跳水时,不小心被河底的破陶器,划破了脚,送到医院缝了十多针,不能走路了。那时,母亲跟随父亲,在乡下上班。为了照顾我这个“伤员”,母亲硬是把我背着下乡,一边工作,一边给我照料,直到我的脚可以下地走路。每当我静下心来,思念母亲,母亲当年背着我下乡工作的情景,就会清晰地在我的脑海里重现。
    善良的母亲,对前来就诊的病人,总是那样呵护,细心。对邻里乡亲,总是那样和善真诚。我从小到大,从来都没有看见她与别人发生过脸红和争吵。来就诊的病人,大多是一些贫苦的农民,有时没钱看病,母亲总是和父亲一起,为他们免费治疗。见到特别困难的病人,尽管自己也并不宽裕,还要想法给他们生活上的帮助。
    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的慈悲之心体现在她人生的点点滴滴之中!
    母亲的一生是极平凡的一生,是千千万万个母亲中的普通一员,但母亲的高尚品德和善良的品行,永远是我人生的财富和榜样!
    禾苗成长,永记雨露之恩。寸草之心,难报三春之晖。母亲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但母亲的慈爱和深情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元宵佳节的爆竹声,随着夜深已变得稀疏起来。我的思绪,也渐渐地从深深的思念中回到了现实。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无非是过几十个元宵节而已!而丁亥年(2007年)的元宵节,对我而言,是一个特殊的节日,也是一个悲悯的节日。有诗为证:
    爆竹声声庆元宵,
    人间新春多繁闹。
    万家灯火世俗事,
    悲欣交集思母情。

    心梦写于
    2007年3月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