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对联
  • 对联
  • 关闭对联
  • 对联
  • 首页 > 祭祀先祖 > 正文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去世

    □9月19日,北京实验二小的学生在表演戏剧节目《少年钱学森》,钱学森曾经就读于该校。 新华社供图

    昨天上午,98岁的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老人没有来得及欣赏到夜间北京第一场冬雪的降临,永远离开了航天大院里那幢他居住了近60年的小红楼。 “再也看不到他和蒋奶奶一起出来散步、晒太阳了。 ”提起钱学森的辞世,院里从小就听钱学森故事长大的苏先生不禁潸然泪下。
    钱学森儿子钱永刚表示,父亲走得十分安详。他的灵堂设在家中,从今天开始,将接受老邻居的吊唁。
    [现场]
    外人暂不能进灵堂
    阜成路8号院在清代时被称为“皇袋子坟7号”,1958年,在周总理的主持下改成国防第五研究院,钱学森担任院长,因此这里也被老航天人称为“老航天五院”。从那时起,钱学森一家就住在院子深处4单元的一幢红色小楼里,从这里到他办公的白色小楼,仅有100米不到的距离。小红楼有三层,钱学森和儿子钱永刚一家住在一二层。
    昨天下午,钱学森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各路媒体就开始聚集在宁静的小楼前,最多的时候,一度有30多位记者在楼下等候。一些院里的老邻居和老同事也陆续到楼前表达哀思。不过,由于从4点开始,楼前有8位警卫人员站岗,外人并不能进去。
    下午5点,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从政协开完会后回来,他刚从车上下来,就被现场的记者围住,他穿深色外套,平静中难掩悲伤,仅仅说了两句话就匆匆离开:“一切后事听从党和国家安排”,“关于父亲去世的情况,请看晚上7点的《新闻联播》”。不过,下午在接受浙江老家媒体采访时,钱永刚曾透露,他从前天晚上就一直在301医院守候,钱学森走得很安详。据悉,目前,钱学森的遗体尚保存在301医院。
    半小时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给钱学森家中送来了两个花篮表达哀思,另外还有人搬来一张长条桌子。晚上6点10分左右,四辆总装的车开到小红楼前面,随后十余位军官走进钱家吊唁,近二十分钟后方驱车离开。晨报记者从与钱家相熟的老邻居处获悉,钱学森的后事可能将有总装负责操办,他们将设治丧委员会。昨天,钱家已经布置好灵堂,从今天开始将接受公众吊唁。不过,出于尊重逝者的考虑,参加吊唁的公众必须提前预约。[生平]
    工作计划排到2049年
    “我没有时间考虑过去,只有时间考虑未来。”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说过,早在2002年,钱学森的研究工作计划就定到了2049年,那时正好是共和国建国100周年。随着钱学森的辞世,这位一生淡泊名利、热爱祖国的科学家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哀恸和对他传奇人生的默默追思。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生于上海。1934年他从毕业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3年后,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随后留在美国任讲师、教授。
    1950年,父亲的一封来信成为钱学森一生最大的转折点。信中,父亲谈及自己病重,希望有生之年能与儿子再见一面。孝顺的钱学森念父心切,立即向学校申请探亲假并准备回国。
    但是,由于此前钱学森曾经担任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的顾问,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传开,美国海军次长立即电话通知司法部,要求无论如何要将他留在美国。金布尔的这通电话使美国移民局对钱学森产生了怀疑,很快将其逮捕,此后,被软禁了整整五年。
    1955年,钱学森和夫人蒋英辗转回到了祖国,受到党和政府的热烈欢迎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同年11月,他和钱伟长合作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
    在钱学森的主持下,1960年,第一枚国产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第一颗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1966年,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飞行试验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另外,他还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等,并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航天科技人才。
    因为他对我国航天领域的杰出贡献,1991年10月16日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1年,钱学森获第二届“霍英东杰出奖”,他将全部奖金100万元港币捐给了中国科协沙草产业基金会,并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追忆]
    55岁的老先生哭得像孩子
    昨天,钱学森辞世的消息传来后,引来社会各界的哀思。2008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徐光宪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钱学森是十年一遇的大科学家。
    对于钱学森的去世,昨天有评论认为,这“标志着以实现‘强国梦’为特征的‘第三代海归’时代的远去”。
    著名军事专家张召忠教授说,钱学森身上最值得铭记的是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50年代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毅然决然地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他深爱的祖国,决心将自己的才华贡献给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张昭忠认为,这是钱学森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前段时间还看到钱学森和蒋老师出来散步,太意外了!”昨天下午,在航天大院里,虽然夜色渐深,还是不断有邻居和同事来小楼前表达对钱学森的悼念。
    他的老同事李女士说,“他从美国回来就一直住在4单位的小楼里,这么多年好多人都搬走了,钱学森一家还一直在。”李女士说,钱学森虽然是那么有名的科学家,但是永远给院里同事的印象都是笑眯眯地,是一位平易和蔼的老人,年轻的时候在家里也是要做家务的。
    苏先生住在钱学森家对楼,昨天得知钱学森去世的消息后他马上从外面赶回来,“就想来看看”。苏先生回忆,他的父辈当时是从部队上转到航天大院来做国防工程的,但技术上什么都不懂,全是钱学森教他们,所以一家对钱学森感情很深,他从小就叫钱学森“钱爷爷”。
    苏先生回忆,国庆节的时候,院里的长大的孩子们曾一起到钱家聚会,“我们当时还说,院里99岁的老红军刘大祥爷爷排第一,钱学森98岁排第二,等他们过100岁生日的时候好好庆祝一番……太难受,太不能接受了!”说着说着,55岁的苏先生像孩子一样哭了。
    昨日互联网上,各大论坛均将钱学森去世的消息放在首页置顶位置,数十万网友以各种形式表达对钱老驾鹤仙去的哀思。在钱老的家乡杭州,当地影响力最大的网上社区“19楼”的“草根谭”板块中,主题帖“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今在京逝世,他是杭州的骄傲”已登上了主页显著位置。3小时内,该帖的阅读次数超过8000次,回复次数超过200次。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