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对联
  • 对联
  • 关闭对联
  • 对联
  • 首页 > 清明思亲 > 正文

    写在清明节前一天

    从清明节祭奠活动的变迁感受时代变化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节,人们自然会想起这两句古诗。借助春暖花开、杨柳吐绿、天地晴朗、惠风和畅的美好时节,祭奠故人,寄托哀思,积渐而成民俗。

    儿时记忆中的清明节,总会看到大人们忙忙碌碌的身影——叠元宝、印纸钱儿、裁坟头纸,而后一脸严肃或悲戚地去祭扫祖坟。《礼记》所谓“士庶祭其先”,讲的就是老百姓祭奠自己的祖先。几千年的薪火相传,“传”到我们这代人的时候,年轻一点的只知道缅怀、祭奠的浅层次寓意,却不知道清明节这一民俗背后所蕴含的深厚传统文化,更很少有人思忖祭奠活动变迁暗含的时代进步意义。

    查阅有关资料得知,清明作为民间三大鬼节(清明节、中元节、下元节)之一,其独特之处就是墓祭。作为家族兴盛象征,坟头纸、纸幡、花圈等祭品及时摆献,是后继有人的标志。而那些烟酒糖果等贡品,还从一个侧面反映其后人生活富裕的程度。故,千百年来扫墓之风历来很盛。清明扫墓的另一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著名的士大夫介子推。但不管哪一种说法,哪一种原因,中华民族对清明节寄托的独特情感,已经形成传统文化中不可复制、不可剥离、不可轻慢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富于智慧的中华民族,在经济崛起、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创造着新的历史奇迹。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特别是受一些外来祭祀文化的影响,传统的清明节祭奠活动从内容到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只要用心体味,就会感受到时代的进步和传统祭祀文化的升华。

    在我们朝阳市,受三燕古都、佛教名城等历史因素影响,利用清明开展祭祖活动一直长盛不衰。近年来,随着朝阳加速走向世界,以及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快速融合,清明祭祀的内容和形式正不断革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祭祀用品的变化。过去,人们总是沿用传统的烧纸祭祀方式,一大堆、一大摞地烧纸,直烧得烟火腾空、噼啪乱响,给护林防火带来无尽隐患,每年都会有祭祀之火烧毁大片山林的报道。现在,一些轻灵小巧的祭祀用品不断推陈出新,如票面标注一亿、十亿、千亿元不等的冥币,规格不同的金砖,高仿真的现代生活用具等等。这些新型祭祀用品,具有携带轻便、火烧容易、危险性小等特点,融入了现代人的时尚元素和生活观念,既有意义又有趣味。再有就是用鲜花取代烧纸,不见烟火,只闻幽香,更显现出一种文明和进步。二是祭祀方式的变化。过去,人们缅怀、凭吊先人,大都采取上坟烧纸等传统方式。现在,选择十字路口焚香烧纸,或者将鲜花撒入大江大河来寄托哀思,或者在祖坟旁边栽树的现象正逐年增多。早在5年前的清明节,朝阳市就有一些市民将鲜花的花瓣撒进大凌河,来告慰在天亡灵。三是祭祀人员的变化。在朝阳市的广大农村,清明祭祀,过去一直有未出阁的女性不能参与祭扫活动的习俗。但时代不同了,特别是“一孩化”政策的持续推行,如今女孩也可以参加祭扫活动。四是祭祀思想的变化。过去,人们利用清明节上坟烧纸,除了寄托哀思、怀念先人以外,总要掺杂一些诸如请先祖在天之灵保佑平安、普降福雨、祈求祥瑞等想法,而现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又在传统祭祀思想的基础上,加进了向前看、向上走、向远飞的诸多新内涵。

    综上所述,这一切新变化,都在悄然丰富并提升着清明节这一民俗的品位,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在经久不衰的传承中,日益绽放出灿烂夺目的华彩。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
      您可能也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