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对联
  • 对联
  • 关闭对联
  • 对联
  • 首页 > 拜祭亲人 > 正文

    回忆父亲——彩调剧

    回忆父亲
    彩调剧《刘三姐》主题音乐和序曲的主要创作者
    回忆父亲——彩调剧《刘三姐》主题音乐和序曲的主要创作者
    回忆父亲——彩调剧《刘三姐》主题音乐和序曲的主要创作者
    1949年4月的父亲与母亲在湖南衡阳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9年了,那是1982年秋天的9月,我刚刚从广西大学毕业留校工作后。留校伊始,刚刚上班,学校举办新教师学习班,培训到第三天的时候。家里突然来电报说,父亲因重感冒咳嗽发高烧住院,病情不轻。我向组织请了几天假,回家在医院照顾父亲,后来因医院冶疗不理想,父亲于1982年9月22日晚上23时,逝世于柳州人民医院,享年60岁。当时正值中秋节的前夕,这天晚上,我整个晚上没有睡觉,流下了我长大成人后的第一次最伤心眼泪,当晚想起弥留之际的父亲说的话,回忆了父亲的难忘的往事,深深的思念父亲坎坷的一生,回忆父亲勤奋的一生。
    回忆父亲——彩调剧《刘三姐》主题音乐和序曲的主要创作者
    1971年国庆节,全家三个儿女插队的日子
    回忆父亲——彩调剧《刘三姐》主题音乐和序曲的主要创作者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候的全家合影
    回忆父亲——彩调剧《刘三姐》主题音乐和序曲的主要创作者
    1965年春天的父亲
    回忆父亲——彩调剧《刘三姐》主题音乐和序曲的主要创作者
    1970年夏天的父亲
    回忆父亲——彩调剧《刘三姐》主题音乐和序曲的主要创作者
    1977年夏天的父亲
    父亲出生在广东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父(黄汉荣)是20世纪20年代国立中山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曾任广东雷州日报总编辑和家乡广东和平县中学校长兼教育局长。抗日战争期间,祖父曾带领青年学生举行各种抗日活动,是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广东省和平县志》)。父亲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解放前毕业于广东音乐专科学校(现为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他的主要音乐创作成就,是创作谱写曲了名曲彩调剧《刘三姐》的主题音乐和序曲(从演出的第一方案至第7方案),为后来的中国著名的歌舞剧《刘三姐》和著名电影《刘三姐》的主题音乐和序曲奠定了旋律的基础,还是当今流行的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唱法和旋律的主要来源。
    从儿童的时代开始,在我的记忆中的父亲工作是非常繁忙的。我从2岁至6岁是在柳州市直机关保育院渡过的,人生记忆2岁开始,记得那时父亲的工作是从事文化和宣传工作,有一次父亲与文工团的同事到桂林演出,经过学校同意,晚上到保育院接哥哥和我到桂林参加演出活动。可惜我的年纪太小,晚上睡着了没有去成还感到很遗憾呢。
    柳州市直机关保育院是全日制的寄宿全托小孩的学校,星期天晚上小孩们要到保育院,星期六下午由父亲或母亲到保育院接小孩们回家。我和哥哥兄弟二人周末一起由父亲接回家。记得每个星期六下午在保育院里,我和哥哥二人都是最后一个被接回家的孩子。每到星期六的下午下班时候,全院的小孩子们都望眼欲穿的站在保育院的大门附近,盼望自己的父母早些来保育院接回家,记得每次我和哥哥都是每次最后的被接回家孩子。
    上小学后,随着父母工作单位的调动,我们家也多次搬迁。记得我8岁时候,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先生到广西和贵州采风,父亲曾经陪同贺先生出差了好几天才回家,我在家天天在盼望着父亲回家。文化大革命前的文艺创作中,父亲创作了著名的彩调剧《刘三姐》的主题音乐和序曲,改革开放后的1978年,他把创作的经过和理论总结写成了一篇论文,发表在《人民音乐》杂志1978年第5期,在广西音乐界的引起较大的反响。
    记得小时候我还听过父亲弹钢琴曲《花之歌》、《小夜曲》、《摇篮曲》等世界名曲,在创作《刘三姐》音乐的时候,密密麻麻的手稿和用自己声音来哼谱曲的音调。
    1957年的那场反右运动,父亲由于性格直率,讲话直白,也受到了牵连,政治上和身心上的摧残,父亲在40多岁便得的重病,后经大手术有所好转,身体每况愈下,从此相当于半工半休的状态,于50多岁就离开工作岗位,提前退休。
    文化大革命期间,父亲下放到农村,住进了牛棚,我也下放到农村插队,当时父亲下放所在的农村生产队与我插队的所在的生产队同属一个公社——柳州沙塘公社,两地相隔大约有几里路,走路也就是半个小时可以到达。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由于阶级斗争残酷性和环境复杂性,我和父亲不仅不能见面,还不能让当地农村的农民和其他人知道,否则会带来被打击的恶运。这一年我是刚刚满15周岁的插队少年知青。身高仅仅有一米四高,体重仅仅有35公斤重,其实还是一个十足的小孩子。
    1971年12月22日,我18周岁生日那天,经过三年的农村插队生活锻炼,我回到了柳州的工厂当一名工人,领到了每月19元的工资。长大成人后作为真正独立生活和开始,父亲告诉我,每个月的工资一定要用一部分来购买图书,要珍惜时间,多读书,特别是要我继续学习、补习原来没有读过的初中和高中课本。父亲还亲自到新华书店购买《语文》、《数学》《化学》和《物理》等课本,让以前老师指导我学习。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招生制度,我参加高考,考试成绩是平均66。6分,我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广西大学,并录取了我的第一志愿——广西大学。实现了当时的最大的人生梦想,我的心情和父亲的心情一样,都非常的感动和兴奋。感谢邓小平推进的改革开放和拨乱反正,这一伟大历史进步,使我们这一代上山下乡青年,重新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和权利。记得当时父亲亲自送我到火车站上火车,站在火车的月台上,挥手目送我坐的火车,直至火车远行往南宁方向开行看不见人为止。记得1978的冬天,父亲到南宁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广西分会常务理事会议,我和父亲还在南宁合影。当时如果没有父亲的鼓励和指导,我是不可能考取广西大学的。
    回忆父亲——彩调剧《刘三姐》主题音乐和序曲的主要创作者
    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上广西大学
    我从农村插队回到城市的工厂上班后,记得有一次因为胃炎和发烧我住进医院。父亲尽管做过大手术,身体瘦弱,体质一直很不好,但他一直守护在旁边,关注着我的病情,心情非常的焦急。这叫父爱如山。
    1983年8月暑假期间,我到广州参加大学生夏令营活动,顺便把父亲的骨灰盒亲自送回他工作过地方、我的家乡广东广州,安放在广州革命烈士公墓。29年来,每年的清明前后或有机会出差到广州,我都会专程到广州革命烈士公墓祭祠父亲,凭悼父亲,纪念父亲和怀念父亲。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
      您可能也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