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对联
  • 对联
  • 关闭对联
  • 对联
  • 首页 > 思念老人 > 正文

    悼念舅舅(代表弟写的祭父文)

    艰辛一生 光照人间
    —–悼念舅舅(代表弟写的祭父文)
    2008年12月4日,我父亲走完了他不平凡的68个春秋,永远离开了我们。
    时令数九,寒霜如刀,噩耗传来,青山低头,绿水呜咽,亲朋好友悲痛万分,亲朋好友以不同方式寄托哀思,列子列孙更是痛断肝肠无比悲痛。
    我父亲生于公元1941年9月初9,享年68岁。他的一生经过了苦难的童年,流浪的青年,艰辛的中年,余热的晚年四年时期,每个时期都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坚韧不拨,难苦奋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困苦。
    我父亲三岁丧父,7岁逝母,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艰难的一生,勤劳的一生。
    人家说童年是幸福的,可我父亲没过上一天童年的幸福生活。母亲去逝后,一个只有七岁的未成年孩童,有地不会种,有米不会煮,衣破无人缝。吃了上餐,愁着下炖。常常一个人座在门坎上望着黑洞洞的夜空独自流泪。失去双亲的悲痛没有让父亲倒下,生活的艰难没能让他趴下,只是更加磨练了他的坚强意志。
    父亲从童年到成年历尽的艰难困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霄烟让老陌姓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家也难避战火的洗劫,父亲常为温饱问题而发愁。
    父亲是一位自尊自强自信的人。自我奶奶去逝后,他就过着流浪的生活,但他从不会因生活的苦难而倒下。先是跟着房头上的三爸一起生活,三爸待他亲如子女。可为了他的成才成人,常是耐心教育,教他如何种地,如何做人。一次为了一点点小事批评了他,他就一连三天不吃不喝,但仍然咬着牙坚持下地干活。这样的日子过了二年,后来彭家的二姑就把父亲带在身边,为了让他今后的生活有口饭吃,就让他学做裁缝。有一次师傅批评了他,于是他就干脆不学手艺独自一个人跑回到家中。虽然学的缝纫技艺不高,这也为他以后独立生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想独立的生活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在家生活过了没多久,实生活不下去了,他又独自一个人去横立山的大姑家。那时姑爷是民间医生,家庭生活虽算不上富裕,但糊口还是能行的。姑爷待我父亲就如亲兄弟一样,父亲总也忘不了和大姑爷这段的恩情,就是到后来父亲成家立业后,每过一段时间就要上山去和姑爷聊聊心里话。跟着大姑姑算是过上了一段较为幸福的生活。
    正当日子过得较为安心之时,这时解放初期“三反五反”运动开始了,政治运动也波及到我父亲的命运,姑爷怕受剥削的嫌疑,姑爷家再也不能呆下去了。姑爷只好无奈地为父亲准备了一年的口粮和生活用品及衣被亲自送他回到家中。可怜我父亲又过上了孤独的生活。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一个山村里的穷孤儿家里穷得叮响,还有谁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过来呢?这时刚好我的爷爷家中养有一童养媳,我父亲就做上了上门女婿。虽说细屋冯村是同姓,但毕竟身在他乡的也常受到了邻里和村中个别人的冷嘲热讽,和我妈妈一起在细屋冯没过几年,父亲硬是把我妈妈带回自己的家里。后来就把我爷爷、奶奶一并接回了老家,从此以后总算过上了一段安逸幸福的生活。
    人到中年万事忙。我爸爸的中年虽说有了个完整的家庭,生活仍然很艰难。那年代大集体生产队给每人的一天的收入只有几毛钱,我爸爸极少旷工,一年辛苦下来除了分给家中一些养家糊口的粮食以外,还有些结余钱可分红的。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非常懂得珍惜,对老非常尊敬,每餐给我爷爷准备一盅酒,让他过一个幸福的晚年;对子女非常疼爱,从未打骂过我们这些儿女。一家人和和睦睦,相依为命,过着和和美美的生活。
    可好景不长,就在生下第三个孩子时,我的母亲又染上了重病,当时的医疗条件极其有限,可怜的母亲就一直卧在病床了十年。这时的父亲又当爹来又当娘,又主外来又顾内,外种地来,内做饭,一年三百六十日没有一天能清闲。为了增加家庭的收入,我父亲不顾家人的反对,去村办的煤矿挖煤。别人收工以后就回家了,可怜我的父亲,还要摸黑从半山的煤龙里挑上几担煤送下山,以赚点零花钱养家糊口。
    更让人感动的是,父亲对我妈妈的那份恩爱情深事情。虽然我母亲常年卧床不起,但我父亲从没有嫌弃过我妈妈,他俩相依为命,和和睦睦,从没有听过他俩吵过嘴。哪年代由于是计划经济,穷人家一年到头很难吃上一餐肉。这时煤矿也不时地为工人买肉加餐,可怜的父亲从不舍得自己吃上一块肉,常是把矿上分给自己的一份肉放在保温筒内带回家亲自畏给妈妈吃。这种互敬互爱的精神深深地教育了我们下一代,父亲永远是我们这些子女的楷模。我们这儿女永远不会忘记你。
    随着五个小孩的先后出生,家庭的压力,生活上的困难也越来越重了。父亲常是天刚朦朦亮就起床为我们姊妹浆衣洗裳,把家里水缸里的水装满,才和社员一道出工。天晚收工回家,再去菜园做一会自留地摸黑回家。真是天披星戴月,含辛茹苦。父亲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只知奉献,从不计报酬;只知日夜操劳,从半句无怨言。
    1985年对于父亲来说又是一个灾难之年,卧床十年的母亲撒手离开的人世。妈妈丢下了五个孩子,让我父亲独自一个人来承担抚养。当年我父亲只有44岁,这时只有大姐成家了,膝下还有四张小嘴天天向着父亲要吃要喝。家庭的困难、生活的重担又一下子又圧在了我父亲的肩上。父亲茫然了,父亲流泪了,父亲一向是位刚强的人,可面对老天的不公,上帝的不平,唯一要做的只是重新振作起来,继续支撑起这个家庭。
    随着五位儿女先后成家立业,日子也一天天地好了起来。2003年他参加了我们村老年协会,也从中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这时我们也能常看到父亲的脸上荡漾着笑容。
    父亲是一位助人为乐的不计报酬的人。随着改革开放农村分田到户的政策实行后,有不少家庭不会耕田,只要谁有请求,他不管家中事有多忙,一定会去帮别人。可他帮别人做事从不计报酬,就连饭也不在别人家吃饭。就是别人做房子帮工时,也不肯在别人家吃。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赚钱去了。家中的儿子儿媳妇先后去外面打工去,孙儿孙女也不在身边了。他自已又成了一位独守家中的孤人。老年的寂寞孤独感常伴着他,年过花甲的他总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位多余的老人。他常常一个人在家,饱也是一餐,饿也是一炖,一只电饭煲,既当锅来,又当碗,有菜也罢,没菜也成。临里常看到他端着一个小小的电饭煲站在门口吃着不像样了饭菜。忙的时候他常是一天只吃两餐,早上赶早吃完饭,拿着农具出去,天黑才回家。
    父亲是一位非常节俭的人,要是让他座车到瑞昌的三位女儿家做客,从不舍得车费,三位女婿只好是亲自驾车把他接到县城。他常说的一句是:要有钱坐车还不如拿这钱去买点肉吃。虽然晚年的生活一天天地好了起来,可他仍然舍不得为自己添衣制服,一件衣服是补了又穿,破了再补。儿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有时把它扔了,可他嘴里还要唠叨。
    今年偶然摔了一跤。女儿女婿就把父亲接到瑞昌看病,他总是担心儿女为自己治病花多了钱,病稍好了,就趁人不在家时,一个人偷着回到家里。第二次女婿又把父亲接到了瑞昌,可就在一个黑暗的夜晚,他毅然撒手人环,离开了我们。
    父亲呀,你怎么就能这样悄悄地走了呢?你怎么就没有给我们这些后人一点孝敬你的时间呢?你本该安享晚年,可你怎么就这样想不通呀?悄悄地离开了我们,父亲呀,你就忍心丢下我们这满堂的儿孙么?
    父亲已乘黄鹤去,谆谆教诲留人间。父亲的一生虽是平凡的一生,但也是伟大的一生,他一生克勤克剑、吃苦耐劳、和睦邻里,高风亮节,有口皆碑,他的精神品质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山将永在,水将长流,父亲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激励后人,名垂千古。
       父亲,你安息吧!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