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对联
  • 对联
  • 关闭对联
  • 对联
  • 首页 > 思念老人 > 正文

    殡葬改革与殡葬文化特项资金

     当前国家投入了很多资金用于发展文化产业,主要用于缓解就业,及娱乐消遣。但文化的实质价值是在文化艺术熏陶下感化人教化人,通过文化认识使人的行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殡葬从 某种意义上讲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发展到今天,已经使国家资源与个体财力精力不可承受,需要有新的文化载体来继承。
      殡葬是后人孝悌感恩,缅怀亲人的一种表达形式,也是前人道德的传承形式,祖先是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的根基,如果忘记了祖先,也就忘记了根本,很容易迷茫和失去动力。
      当前的殡葬已经物质化,极端化,尽管解决了很大的就业,但随着老龄化,与攀比化的升级,资源环境越来越不可承受。
      首先一个木棺,需要一平方米不等的木材,也就是好几棵较大的树木;需要一定数量的水泥、河沙、石灰、砖块;而墓碑现在多为大理石,小的占地好几个平米,大的甚至超过几十几百平米 不等。还有花圈、寿衣、寿被、纸钱等五花八门的祭品,如此下去不仅是对树木竹林生态的破坏,地球看到的多是房子和坟墓,后人还有多少空间?
      在排场精力方面,有的请专业乐队吹唱几天,有的地方富裕人家十几天不等;酒席几桌,几十桌不等;并且以此为由进行受贿行贿,对反腐败不利。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不少网民抱怨当今社 会,老百姓“生不起、病不起、死不起……”
      殡葬问题国家早已高度重视,在一些地方党员干部带头推平祖坟,地方官员采取强制措施,要求火化,但死灰复燃。
      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再一次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文明节俭办丧事,带头火葬和生态安葬。
      文件下发后,安徽某地积极响应,公务员干部深入农村开展工作,下发文件,在文件起不到效果的情况下,采取了强制措施,而引起不良社会反应,政府碍于民声与群众的关系,只好不作为 。
      不通过强大的文化宣传,以及采取新的文化继承方式、激励补偿方式,而简单的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或采取强制手段,不但老百姓难接受,党员干部也难接受。党员干部也是人,活在现实世 俗中的人,殡葬改革只有通过文化宣传,采用新的文化载体,加之一定的补偿方式,才可能赢得民心,顺利的进行,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文件成一纸空文,地方下发的文件更是废纸一张,即使采取强制措施,风头一过,死灰复燃。
      发放殡葬改革文化特项资金,是有效落实国务院精神,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明节俭,生态殡葬的有效途径。
      政府应该提供一定的项目资金,在民政局监督管理考评下,招聘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以此解决就业。或交由文化网络公司等民间机构操作,地方政府与民政局只负责监管与考评。
      动用媒体大力宣传:“忙忙碌碌为后代,不要死后害后代,累后代,苦后代……”提倡人去世后,骨灰埋葬地栽棵树,象征着新生。
      利用网站,为去世者免费建立天堂公墓,如果积极配合,只要提供已经去世三代人,和现在后人的资料,同样可以免费为其补建天堂公墓。墓碑墓地可以设计得优美豪华;亲人可以在清明日 ,或怀念亲人的日子里打开网页,献自己想献的任何祭品。
      见义勇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赢得人尊敬的人,人人可以献花表达缅怀之情。
      当今社会,兄弟亲人相隔千里,不少远在海外,而网葬无论在天涯海角,都可以祭奠亲人。清明日与非清明日,都可通过网站在祖先坟墓前相遇,能够更好的产生亲情感,勾起往事的回忆, 使之成为缅怀亲人的平台,和联接亲情的纽带。
      通过现代网络,保留住殡葬文化的内核,在媒体宣传下,一般人都会愿意接受。同时采取补偿和奖罚措施,从根源上杜绝传统殡葬。
      殡葬的源头从棺材开始,当前一个乡镇做棺材的木匠在20人左右,年龄在60岁左右,只有个别地方有极少数的棺材厂。如果先使这小部分人享受社会主义成果,哪怕每月给他们600元补偿费用 ,没有人会出去做。一旦出去做,就是不罚他的款,只取消他的补偿待遇,绝对不会再有人去做。没有了棺材,也就没有了传统殡葬。
      希望有更多的人出来献计献策,政府投入一定资金,通过试点,寻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