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对联
  • 对联
  • 关闭对联
  • 对联
  • 首页 > 祭祀先祖 > 正文

    清明节与寒食节

    清明节令,一般在公历每年的4月5日前后,这时太阳达黄经15,天气清洁而明朗,故谓之清明。按古人说法,为万物生长之时,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为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农谚有“清明前后,安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本来是适应农时和反映物候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在民俗生活中,则演变为有祭祖扫墓、禁火冷食、郊外踏青、门环插柳、打秋千、放风筝等风俗活动的岁时节日。
    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的日子,民间又叫做“鬼节”或“冥节”,与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十月一日的寒衣节总称为“三冥节”。到坟地祭祀祖先,叫“扫墓”或“墓祭”。这种习俗起源于西周,《礼祭.春官.冢人》中就有春天墓祭的记载。冢人,就是专门从事坟墓管理的人。《礼记》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我国史书称夏商周三代之时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祖宗祭祀制度。到秦汉时,扫墓之风盛行,就连许多任职官员,也要请假回乡扫墓祭祖,以至于往返需用百日。到唐代,每逢清明节,上墓拜扫,积习成风。唐玄宗干脆出示诏书:“土庶之家,宜许上墓,编为五礼,永为常式。”民间普遍称扫墓为“上坟”。人们到祖先坟墓前,供上果品点心,焚香烧纸,洒酒祭奠。
    古人对清明饮酒赋诗较多。唐代白居易在诗中写道:“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桂牧在《清明》一诗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今心春秋时的介子推。春秋时,介子推辅佐重耳,流亡在外19年,一次,他们一行人在山中迷了路,米面吃光了,重耳饿得头晕眼花,介子推悄悄地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用火烤孰给重耳充饥。这便是有名的“割股啖君”的故事。19年后,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是为晋文公。得势后的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却偏偏忘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也不计较,引上老母隐入今山西介休县绵山。后经人提醒,晋文公后悔莫及,再找介子推,四处不见,听说隐居绵山。为逼介子推出山受封,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大火熄灭后,发现介子推和老母亲抱着一颗柳树被烧死了。晋文公百感交集,下令厚葬介子推及其母亲,并将这一天定为忌日,禁止所有的人生火煮食,只准吃预先准备好的冷饭。此后,相沿成俗,称为“寒食节”。
    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是郊游的好日子。清明又是上坟祭祖的日子,民间又称为“鬼节”。寒食、清明本来是两个节日,但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而为一,一般叫清明节;少数地区叫寒食节,但过节却是在清明这天。
    有古以来,清明就是一个缅怀祖宗功德、祭奠先人亡灵、上坟扫墓的节日,又是一个踏青赏春的郊游假日。清明节的前后三天都是祀祖祭墓的日子。上坟当日清晨,各房老幼穿戴整齐,带上果品、茶酒、香烛、纸福、饽饼及牲礼(鸡、鱼、猪肉),有条件的人家还要请上鼓乐队。到了墓地,大家动手,先将坟场上的杂草除净,在坟上培一些新士;然后在墓前插好香烛,摆好供品,对祖先亡灵跪拜三次,之后在坟前呜放鞭炮,焚媒纸钱,洒酒。临行时,把一串用白纸剪成长圆钱状的“标纸”串以柳条插在坟墓上,称之为“挂纸钱”。《龙眠杂忆》载:“桐城好,祭扫清明,墓上烧钱呼远祖,社前携酒供新坟,界段纸条分”。归来后,各家一般要请亲戚朋友欢宴聚饮。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