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对联
  • 对联
  • 关闭对联
  • 对联
  • 首页 > 追思故人 > 正文

    祭父文

    维公元2013年夏历壬辰冬月廿五日,不孝子丰收、丰年、丰
    跃、丰田、丰秋、丰隆,敬具大奠,致祭于家严之灵前,并赋以文曰:
    三孝有言:生而能养,死而能葬,葬之以礼。今我等兄弟六
    人,膝至灵堂,瞻望父亲遗容,心在滴血,泪在打转,语多
    哽咽,似水流年奔去眼底,如烟往事涌来心头。父亲,凡人
    小事,然盛德高风,八十春秋,一介平民,亦不乏家国情怀。
    回首峥嵘岁月,沧浪多少胜迹。抗日时期的少年,儿童团
    里的先锋,站岗放哨,心系家乡。解放之初,便担任了村团支
    部书记,带领团员青年,走在时代的前列。初级社,高级社,
    投身农业合作化。1958年,挺进西山,大闹钢铁,在大跃进
    的年代里,父亲足迹点点,壮怀激烈,率先垂范。在自己碰
    到的那个时代里,父亲写下了人生不朽的光辉篇章。
    六十年代,父亲在村里副业跑外,一干多年;七十年代,父
    亲担任了汾城工商所牲口交易管理员,活跃了本地民间初生的
    市场经济。可是,这二十年,是父亲一生中最最负重、最最艰
    难的二十年。在中国农民闹着饥荒的岁月里,父亲膝下,子女
    盈室,衣难蔽体,食难果腹,更增加了父亲养儿育女的沉重负
    担。好在,凭着多年给副业跑外的人际关心,父亲不断南下新
    绛白村、三泉,借粗粮,度灾荒。那时,祖母,父母亲,我们
    兄弟六人与妹妹,偌大的家庭,十张嘴,都眼巴巴等着父亲借
    回玉茭,捏窝窝,拌泊糊。我家已是如此将就着度日,然而乡亲们亦不断有人
    找上门来,托父亲帮忙借粮。曾记得,父亲略为停顿,然后欣
    然答应。从此,不知父亲去了多少次的白村,为乡亲们借回了
    多少粮食。自家闹着饥荒,而能挺身而出,周济村民,平凡的
    父亲,不平凡的胸襟,赢得了无尽的赞誉。
    特殊的年代,特定的活法,为了生计,父亲亦抽空赶几头牲
    口,到集市上卖了买粮,以养家糊口。但这一举动,被突出政
    治的时代视为投机倒把,于是,父亲被戴上了四类分子的帽子。
    从此,频繁的批斗,与父亲结下了不解的恶缘,大会小会,戴
    了高帽子,挂了牌子,站在会场的前排,挨过斗,也游过街。
    这个政治阴影,一罩就是多少年,罩得父亲喘不过气来。看着父亲蒙受了偌大
    的冤屈,全家也无能为力。夜晚,灯下,看到满炕的子女相继
    长大成人,父亲总是露出欣慰的苦笑。
    严肃的父亲,慈祥的面容,刚毅果敢的精神,养育了我们的
    身心。古老的四合院,年久失修的东西房,阴暗的南厦,父亲
    为我们兄弟六人相继完婚,频繁的张罗,浩大的花费,不知透
    支了父亲多少心血,面对遗容,似乎听到父亲缕缕沉重的呼吸。
    厚德载物的父亲,自强不息的父亲,在山转水转天地转之中,迎来了改革开
    放的新时代。三娃从对越自卫还击战立功归来,四娃学成任职
    乡宁,兄弟们事业有成,自助,天助,吉无不利。晚年的父亲,
    后嗣兴旺,孙儿林立,各自的新房相继建造,父亲东家出,西
    家进,看望询问,积极建言,教育子孙君子务本,修身齐家,
    培养家国情怀。虽非文化人,但时时不忘化成全家。激励子孙
    富而不骄,为官勿失民情,为民不忘大家。因而在集体事业上、文化传承上多
    有奉献。
    父亲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父亲过
    了七十过八十,忧的是父亲毕竟老了,我等尽孝的时日毕竟无
    多。七十寿庆时,父亲谈笑风生,暗自操持,勉励切勿大操大
    办。为尽儿女孝心,我们自行其道。后来,父亲告诫,八十不
    可奢靡破费。我们深知父亲谦谦君子,美德传家,因此铭记在
    心。谁知,近年,父亲身体憔悴,久病难癒。儿等馨香祷祝,
    幸吉人天相,今年得以过了八十。然而,父亲已昏迷不醒,我
    等只能谨遵父命,稍事寿庆活动。谁料,天年将尽,无力回天,
    竟成今日……
    呜呼,天不假人寿,哀莫大焉,痛何如哉?子孙虽愚,尚知
    三孝之说,故卜得吉壤,选得吉日,设馔开堂,祭之以礼。今合
    族缟素,膝至灵堂,行三献之礼。惟愿父亲托体同山,遗风大野,
    长荫子孙。大别在即,纸短情长,聊赋衷肠。呜呼,伏惟尚飨。

    不孝子:丰收 丰年 丰跃 丰田 丰秋 丰隆泣血稽颡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