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对联
  • 对联
  • 关闭对联
  • 对联
  • 首页 > 追思故人 > 正文

    祭祀英雄的父亲

    很少见到我的父亲,而父亲却早早离开人世。
    是当年父亲不想见我吗?
    不是,
    是父亲为了新中国的农垦事业,
    不抛弃,不放弃,
    把自己短暂的一生献给了农场!
    听妈妈讲父亲当年的故事,
    他是一个受苦人,
    和母亲结婚后,
    靠上山砍材卖来维持生计
    他在肥皂厂当过学徒,
    参加过荆江分洪区的建设,
    以优秀员工身份选派去开垦农垦部所属的国营五三农场。
    ……..
    待续(2011年7月3日上午)

    2011年7月5日,母亲从美国探亲回国(小妹妹在美国),我与夫人前往北京迎接,倾听母亲述说父亲…..。
    解放前,爷爷与他人在宜昌合办肥皂厂,由于肥皂厂规模小,经营不善,解放后,肥皂厂就关闭撤消,父亲的学徒生涯结束。
    解放后不久,奶奶因病离世,爷爷娶后奶奶。此时,爷爷只靠以前剩下的一点经济积累,勉强维持家计。后奶奶有吸烟打麻将的嗜好,没有抚养父亲等几秭妹责任心,把父亲等几秭妹陆续赶出家门,只留下后奶奶带来的
    几个孩子。
    父亲(在父辈家排行老大)到山上砍材卖,和母亲做煤炭砖卖,勉强维持生活。有一天晚上,已经是晚上10点了,母亲不见父亲回家,就到处找父亲。到找到父亲时,才知道,父亲上山砍材,卖掉“材火”后,已经四肢无力,连回家的力气都没有,只有坐在路边歇着,等恢复一些体力再回家,母亲泪流不止啊。
    大姑妈嫁给大姑爹后,自己生活。小姑妈14岁就去当兵。叔叔到新疆建设兵团务工。
    待续(2011年7月17日下午)

    那时,分家了,我父母只能在宜昌淘珠路爷爷房子的旁边搭了一个“偏刷”住下。我就出生在这个“偏刷”里。父亲上山砍材卖,做煤炭砖卖,从小溪塔挑米、挑红薯到市里卖。母亲背着我,推着小推车卖自己炸的绿豆圆子、糍粑,母亲还挤自己的奶卖给邻居小孩吃。妈妈说,当时吃饭都困难,除了我要吃奶外,还要挤奶给别人吃,挤不出了呀,挤得身上发痛…..。
    我的外婆在万县,靠做袜底挣点钱。外公曾经读过两年私塾,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就一边帮助别人写对联,一边帮助别人家里糊墙纸,帮助别人挑水来维持他们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当他们知道我母亲如此艰难的生活,就把妈妈和我接到了万县,当时我才七个月。
    1952年,父亲参加了荆江分洪区工程和修整汉宜公路的建设,他的吃苦耐劳精神受到好评,也就在当年的12月,宜昌市劳动局选派了80多人的队伍(父亲是其中的一员),奔赴当时偏僻荒凉的一家岭,参加开垦五三农场的事业。
    待续(2011年7月18日上午)

    五三农场,很多人认为是53年成立。我知道我父亲是52年到达农场的。据五三农场第一任场长周季方先生追记,“湖北省国营五三机械农场是李先念主席提议创办的,五三农场一开始也叫沙洋农场,与另一个沙洋农场不同之处是,一个是国营机械化农场,另一个则是劳改农场。当时就有人提议叫杨家峰或一家岭农场,但未形成统一的意见。1953年秋,我去东北农场参观,10月回汉后,农场的名称已被改为五三机械农场。因为当时东北有个五三工厂,南农北工,互相携手并进;更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农场的同志的很多是1953年调来的,因此改为“五三”。这样,留下一个后遗症,本来是1952年11月7日建场,却改为1953年11月7日建场,时间整整推迟了一年。许多老职工多次提出这一问题。名叫五三农场,已为大家所公认;但不能因为叫“五三”,就把建场时间推迟到1953年,五三农场实为1952年所建。”
    听妈妈讲,父亲离开宜昌时,留给妈妈两元钱,就象红军要上战场一样踏上了去开垦五三的征程。父亲随队先到了杨家峰,当时农场属于军垦农场,总场还有专门持枪并穿着军装的警卫守卫。父亲通过集中学习、明确任务后,和一批人员被派往二庭湾开垦。他们手持镰刀、身背行装从杨家峰出发,沿着以前德国准备修铁路的路基,经过易家岭,用镰刀一刀一刀地砍出一条路,宿营茅草丛生(一米多高的茅草)的二庭湾,准备开荒。
    当年的情景是百里荒原,遍地茅草。开荒生产第一件事就是要消灭茅草。而职工住的、睡的、烧的、肥田也要用茅草,以此大讲“茅草哲学”。既要消灭茅草,又要利用茅草,变害为利,变废为宝。当时人手镰刀一把,扁担一条,绳子两根,向茅草进军。妈妈说,那时冬天的五三,风大、雨大、雪大,父亲他们顶住狂风、不畏大雨、抗雪舞镰;由于那时五三虎狼成群,野兽为害,血吸虫泛滥,很多群众都染上了血吸虫和血丝虫病,到处都是大肚子和粗腿子。此外,还有解放初期未剿尽的土匪。他们打上绑腿、挽起袖子,不畏艰辛、不畏疾病,警惕土匪、打击虎狼,在百里荒原里开垦出肥沃的良田。
    待续(2011年9月9日上午)
    由于五三农场当年的荒凉,在父亲他们那一辈首先解决的就是生存。他们看下几棵树,用砍刀修成桩子,插到地上,用树枝铺在桩子上,然后铺些茅草,就算搭成了床。他们用树枝和茅草夹成的墙面,架成简易的住房,用茅草夹成半截隔墙,几家人住一套。他们用泥巴筑成灶,架上锅就开始做饭。那时的粮食是不够吃的,他们安排家属区挖野菜,与大米混着吃。第二年,他们就有了自己种的粮食和蔬菜,生存条件才逐步得到改善。
    经历了在宜昌那一段很难生存的父亲,为农场的事业他是一个拼命三郎。据妈妈讲,他到杨家峰后,他带领农工披荆斩棘,杨家峰成了先进单位;二庭湾要开发,农场派他去,二庭湾成了先进单位;当后进队需要改变面貌时,父亲起早贪黑,身先士卒地下田间,到地头,访农工,鼓士气,硬是把一个农场最落后的生产队转变为农场先进生产队。
    大约是1958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天上下着大雪,所有的人都已入睡。突然,在王桥方向传来了呼救的声音,那是从宜昌到武汉的一辆客车在驾驶员高度疲劳的情况下,通过王桥时,栽进了结满冰的”清不断”河里。呼救就是号令,父亲一骨碌就起床,立即叫醒几个队里的干部,要求他们再组织一些农工前往救人,自己立即冲向发事地点。客车想破冰一样插在冰河里,父亲组织大家跳入冰河中,用工具破冰,全力救人。父亲也就在那次舍生救人中,患上了肺结核病。
    父亲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被提拔为园艺分场党总支副书记,仍然兼建设队队长。1964年父亲派往另外一个农场抓”“四清”工作,因为他是一个在苦水里成长的人,在他抓“四清”的工作中,仍然保持与农工亲密,没有去整人害人。在这一段日子里,由于他白天要与农工同劳动,晚上又要完成“四清”的任务,他的肺结核病加重,上级领导催促他住院,于是就被送到了同济医院治疗。在他病情恶化弥留的那些日子里,还在关心他的工作、他的农工们。1964年他老人家永远离开了我们。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农场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
    去年2月份,我们接到农场的通知,说以前那片墓地已经要开发,要求家属前往迁墓地。3月份,我们几个子女回到农场办理。
    在办理过程中,农场领导说工作很忙,没来接见我们。我们开始有些纳闷,我的父亲是农场的开创者,当年他老人家去世时,农场将他作为烈士安葬的,怎么就这样…..
    后来我们还是想到了我们的父亲
    我在组织迁墓时,弟弟因事情太忙没能回农场,弟弟发来一封短信:
    哥哥嫂嫂及妹妹妹夫你们好!你们辛苦了!这次你们办了一件大事,40年前老爸安葬的那天,我从园艺场建设队陪着五三农场唯一的解放牌车来到王家畈后山的梨园,那里已经安排好了他的墓穴,大约三米深,用红砖和水泥砌的,靠近下端横了两根木棍子,是让棺材悬空而放的。记得当时在建设队那个仓库开追悼会的人很多,伤心掉泪的人太多,我却不知道掉泪(弟弟当年只有9岁),直到安葬完毕。后来我每年都要和同学们来到烈士墓前献上一朵白花。有时候我找不到妈妈的时候,就到那个梨园去找,妈妈一定在那里哭,十分伤心。这次这样安排好,一个相对稳固的地方让老爸安心,让老妈放心,让你们都用心了。
    2011年3月15日,我们办完迁墓后,给农场领导发了一份短信:
    XX你好!我是王行运的大儿子王太平,今天中午11点半我家老父亲的迁墓已经完成,感谢你们对农场老优秀党员的关心,本想到个别,但觉得你们太忙,就没有去打搅你了。我们都各自回家,我会在适当的时候把我老父亲的事迹向你们报告!我们这次迁墓没有提任何要求,只有一个心愿,是我老父亲曾经在农场开创事业,希望在你们新时期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使农场的建设和发展更加欣欣向荣。
    2012年7月13日
    待续

    父亲的悼词

    悼念·学习王行运同志

    我场五好干部、园艺分场党总支副书记王行运同志,因患结核脑膜炎,经湖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抢救无效,不幸于一九六四年五月十二日逝世,享年36岁。
    王行运同志一九二八年出生于汉阳城的一个贫民家庭。一九三五年至四零年在家读书、干活,四一年至五一年在宜昌当学徒、做肥皂工人,五二年参加荆江分洪,当修瑅工人,五三年一月参加农场工作。五四年四月入党,五六年至六零年任杨家峰队支部书记,六一年至六二年任园艺分场总支副书记兼建设队支部书记,六三年至逝世前,任园艺分场总支副书记。
    王行运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工人阶级的优秀儿子。至来农场以后,曾多次评为分场、总场的五好干部,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光荣任务。
    王行运同志的一生中,有着无数的英雄模范事迹,特别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王行运同志从担任支部书记起,就得了比较严重的肺病,但他不休息,仍然带病进行艰苦的工作,领导工人继续前进。王行运同志在工作当中,一贯认真负责,在胜利面前,从不居功骄傲;在落后地区工作,从不向困难低头,总是迎难而进,抢重担子挑。王行运同志曾在杨家峰队工作时,出色完成了党交给的光荣任务,使这个队一直保持着先进单位光荣的称号;以后又调到分场帮助建设队工作时,又带领群众,艰苦奋斗,迅速改变的这个队的落后面貌,一跃而变为先进单位。
    二、有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王行运同志,始终保持了阶级本质,一贯听党的话,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王行运同志,一直是站稳党的立场,在工作中,总是不忘阶级兄弟,坚决依靠老工人和贫下中农成分的新工人来办农场。王行运同志始终保持憎爱分明,对敌人恨;对工人亲,有了困难,就迅速帮助解决。
    三、有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王行运同志在工作当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作风,带头参加劳动,以一个普通工人出现,走到那里就干到那里,从来没有一点干部架子。王行运同志遇到了困难,不是向国家伸手,而是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设法进行解决。王行运同志还在个人生活上,也十分俭朴,不仅从不计较得失,而且克己厚人,总是把方便让给别人,每遇照顾款项和物资都先让给工人。
    四、有保持牢固的群众观点。王行运同志在工作中经常保持有事和群众商量,并经常了解和按党的政策解决群众中思想、生活、生产等问题。王行运同志,在联系群众中,还一贯保持谦虚谨慎,平易近人,所以群众都愿意接近他,真正起到了党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
    王行运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党的一个重大损失。我们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工会会员,在悼念王行运同志的时候,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王行运同志的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保持牢固的群众观点,进一步深入开展五好为纲、比学赶帮的劳动竞赛运动,坚决打好当前“双抢”这一仗,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试验的三大革命运动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共国营五三农场委员会
    国营五三农场工会委员会
    共青团五三农场委员会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三日

    注:按农场 “三委”一九六四年五月十三日悼词原稿打制
    2012年8月8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
      您可能也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