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对联
  • 对联
  • 关闭对联
  • 对联
  • 首页 > 拜祭亲人 > 正文

    舟曲记忆——自然的拉尕

    连日来,舟曲的泥石流灾害,着实让人揪心,牵挂舟曲、心疼舟曲、有关舟曲的记忆也不断涌上心头。下面的短文,是去年从舟曲回来后写的。几张照片,也是本文在《甘肃日报》发表时选配的。

    舟曲记忆——自然的拉尕
    张 洁

    由于拍摄电视风光片需要,盛夏时节登上了位于甘肃南部舟曲县境内的拉尕山,并有幸在山上小住数日,得到了近观拉尕、品味拉尕的机会。
    从地域上讲,拉尕山处在昆仑山脉腹地,当属长江流域,全山主体是海拔3100 米、被大大小小的绿色山峦紧紧偎抱着的拉尕峰,整个山体由森林花草覆盖,山间有溪泉峡涧点缀,山下有白龙江涛涌浸润,周边更有逶迤绵延声名远播的九寨沟雪峰、腊子口峻岭与之遥相呼应。
    或许是山川逶迤,让思想有了高远的空间;林木挺拔,让激情有了升腾的欲望,或许是牧草如织,让身心有了缓释的温床;湖泊清灵,让心绪有了萌动的涟漪,身在拉尕,把满目风景描述下来的冲动便油然而生。
    拉尕风光的基本元素并无特殊之处,不外乎高山丘岭、森林灌木、草坪牧场、山泉湖泊等等,而它不同于其它景区的就在于:远离都市却交通方便;山岭高峻却无空气稀薄之感;最具特色的,就是不同元素的搭配:森林和草原交相辉映,草坪与灌木相得益彰;水流并不突兀,却细细浸润、节节延伸、遍布山涧;是草原却被绵延群山围抱;是森林却见遍地绿草黄花;是山岭却有清澈湖泊滋润;是牧场却见山泉溪水淙淙;正是这繁花似锦的草坡、树种丰裕的森林、静谧清冽的湖泊、灵动跳跃的溪泉、沾满露水的松果、清脆欲滴的鸟鸣、悠然自得漫步其间的牛羊、依山傍水林木掩映的藏家村寨以及善良勤恳朴拙憨厚的拉尕山人,构成了一幅原始、自然、恬静、秀美、神秘、壮观的高山牧场景观。应该说,这样自然天成的的综合性景观在省内是不多见的。
    拉尕山景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风范自然,自然得犹如一幅素描,天然去雕饰;拉尕山景观最鲜明的特色就是色彩丰富,丰富得犹如一幅油画,五色皆生灵。
    在中国各地,很多景点都是按人的需求专门造设的,而拉尕山人会依着自然的性情调整自己,任由自然摆布自己,有缓缓的草坡,拉尕人就有了躺卧的床榻;有枝叶茂密的硕大树冠,拉尕人就有了任何奢华空间都不能比拟的天然雅座;有色彩斑斓的石板次第而搭,拉尕人就有了随意上下的电梯……。从这个意义上讲,走进拉尕,你就要习惯一种人与自然没有距离的生活方式。
    拉尕村的庄稼地散落在村庄周围的山坡上,自然得一如拉尕人的作派。周围山坡上农田倒是不少,但耕种得很随意,看不到那种精心雕凿、整齐划一、可以与几何图形媲美的大规模梯田。田里的农作物也是各家随心所欲,有的种洋芋,有的种青稞,有的种莜麦,也有的种玉米,而且边缘也不用修整,因此看上去黄一块、绿一团、有的还相互溶合,别有一番意趣。待到雨过天晴时节,远远望去,像一幅幅清丽鲜亮的水彩画。
    拉尕村寨的居民,都是信奉藏传佛教的藏族人,村口有一座小巧精致的藏传佛教寺院,佛殿内供奉着渡母像。殿外有一排镏金的玛尼经轮,不远处还有一座白色的煨槡台,院内绿草茵茵,期间还有鲜花点缀。寺内没有专职的主持,平日的打理看管都由村民七斤的父亲承担,拉尕村民们可以随时来寺院礼佛朝拜。
    拉尕人长期以来维系着自给自足的生存链,种点麦子和玉米,不愁口粮;种点洋芋、采些野菜,就有菜吃。喂养一、两口生猪,既有了年菜,又能卖掉换回零用钱。
    拉尕人的饮食随性且有特色。做客拉尕,每次都少不了品味当地人自制的青稞酒。拉尕人把酿酒的过程叫烤酒,首先要选用上好的青稞煮到半熟,拌上酒浀让其发酵,之后再放入锅中烧煮,这时火候特别重要,大了会烧糊,小了蒸汽不足。烧煮的过程中,一个土制的管道把蒸汽收进陶制的坛子里,坛子内里有两层,中间装有冷水,经过循环冷却,蒸汽便成了蒸馏水般的液体从坛子的另一端流出,接入酒壶中。最先流出的,便是上等的好酒。这种纯天然、纯粮食、土法制作的青稞酒,至醇至香,可以和都市商场里的任何名酒相媲美。拉尕山还有一种酒,味道香,喝法也独特。当地人叫它罐罐酒,就是在小小的瓦罐里,装上发酵了的青稞粒和汤汁,用竹子做的吸管饮用。闲暇时,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你一罐、我一罐,边喝边聊,就连那天南海北、家长里短的谈笑中都弥漫着罐罐酒的浓香。
    油香四溢的烙饼,是拉尕人餐桌上常见的主食之一。拉尕人烙饼很科学,发好面,并不要多少油多少时间,就会烙出一大张黄黄的烤饼,应该说其中的奥妙全在火候的掌握上。
    舟曲当地把拉尕人叫山里人。山里人自有山里人的口福,满山遍野的蕨菜、茴条、蘑菇和苦菜等全都是他们的蔬菜源。这些野菜生得自然、长得纯净,是地地道道的绿色健康食品。拉尕人采来这些野菜山珍,有的炒着吃,有的凉拌吃、有的腌制成咸菜就着馒头吃,还有的泡成酸菜煮面吃。
    拉尕山的另一种特色食品就是腊肉。家家户户灶房梁上都悬挂着一串串的腊肉,这些腊肉都是将生猪新鲜宰杀后立即用花椒、粒盐等腌制,并且用炊烟长期熏制,才会有这样肥而不腻、口感醇香的效果。
    住在拉尕,有幸经常吃到玉米、荞麦、莜麦、豌豆等杂粮,既有蛋白又有维生素,既有营养又能调换口味。尤其是当地人用土豆特制的搅团,它是先把土豆蒸熟,去皮后用榔头在木槽中砸成土豆泥,再配上佐料和酸菜,不仅口味绝佳,而且营养丰富,还能瘦身。若在山上小住几日,就有的是体验的机会。估计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时常怀念拉尕山自然的美味。
    拉尕人生活节奏不紧不慢,对人对物,都有一份平和的心态。你穷也罢、富也罢,来到拉尕,都是客人,你有任何的困难、你需要任何帮助,拉尕人都会不遗余力地鼎力相助。在拉尕山村,夜不闭户已然成风,无论是主是客,都会觉得心里踏实。这样的感觉,眼下在那些游人如织的著名景区里是很难找到的。
    拉尕人有个特点,见到生人不会说客套话,也不会过分的殷勤。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着客人的需要,只要你想到的,他们都会想到,甚至你自己想不到的细节,好客的拉尕人也能替你想到。他们的为人处世,仿佛与我们不在同一个社会空间,见到他们、和他们相处,你会觉得那个物欲横流,拜金势利的现实已经远去了。
    拉尕山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性人文景观,当数它一年一度的祭山节了。
    拉尕人祭山,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地点就在山上的桦树坪与大草坡之间一处山梁边缘的开阔地上。这里左右绿树环绕,面前是连绵的山峦,正中间便是白龙江上游的最高峰宝协地神山,信奉藏传佛教的当地藏族人对山的崇敬与生俱来,这种心态源自远古先民在变幻莫测的大自然面前产生的敬畏之情,在他们看来,神山是至高无上的,惟有它能够保护生灵,这种渴望得到山峰护佑的心理使他们形成了敬山、祭山的传统习俗,并且代代相传,非如此其对神山的崇敬和仰仗之情便不能释怀。时至今日,这种习俗更多的体现了拉尕人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家乡生态环境的生存理念。
    祭山活动通常由一位德高望重的祭司主持,他是舟曲白龙江中上游很有名气的一位苯教僧人,那天一大早,拉尕村及周边村落的青壮年人就带着各自的箭杆和祭祀用品来到山上,聚集在祭台周围。祭山活动还会邀请周边的好地坪、占单等村的群众和县、乡领导参加。
    整个祭山仪式程序不少:吹牛角号、煨槡、、供奉大饼、插箭、在祭台下埋供品、诵经、鸣炮和祭祀。之后,男人们开始围着祭台转圈摆阵。据说摆阵这种民间舞蹈形式源于古代藏族戍边先民为了振威壮胆、驱邪除恶便围圈而舞的一种聚集风俗。
    完成了祭台上的所有程序之后,摆阵队伍浩浩荡荡一路摆阵下山,直到村口。而全村妇女早已在村口持花捧酒,迎接摆阵队伍。经过了上山插箭、祭山和从山顶到村口的一路摆阵,这些青壮年人个个亢奋中略带一点倦意,接过妇女们端上的一碗碗自酿青稞酒,这一刻,壮士们只轻轻呷上那么一口,便是人也醉了、心也醉了。饮过三碗之后,更是欲罢不能,大有不醉不归之势。
    回到村中后,身着盛装的妇女们还要在大草坪上跳起当地最为盛行的圈舞———佐瑞,待妇女们翩翩而舞之时,摆阵队伍还会冲上草坪,穿过妇女的舞圈,形成热闹的汇合场面,将整个祭山节活动推向高潮。
    经历了一天的祭山活动,拉尕人感到满足和踏实,外乡人也有幸一睹这种充满远古遗风、以拉尕人的特殊方式向自然致敬的庄严仪式。
    仔细回味,真是不虚此行。登临拉尕,似乎了却了此生体验一段自然之旅的心愿,因为它的山形自然,山色也自然;不到拉尕,也许将抱恨终生,因为这里人心自然、乡风也自然,这一点,任何地方都望尘莫及。
    拉尕山之行短短一周,但它满山的自然、满山的文化,却长久地印在了心中,挥之不去。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