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对联
  • 对联
  • 关闭对联
  • 对联
  • 首页 > 清明思亲 > 正文

    谁来安抚九泉下的英灵

    谁来安抚九泉下的英灵?

    —65年前部队留下来的一张借条的故事
    就在同年的十一月份,王平惠同志不幸在战斗中牺牲了,驻扎在葛牌镇的部队也就撤离了葛牌镇。陈鸿清就将借据悄悄的藏了起来。5 年后,他不慎从山上摔了下来,失去了言语,不久便离开了人世。部队给陈鸿清打的借条也就没有人知道下落了。
    1988年陈鸿清的儿子陈开基在翻修旧房的时候,在墙缝中发现了这张“失踪”了40多年的借据。他回想起来父亲当年借款的事情,随后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的儿子、孙子们,此事当地的老百姓都知道,他们把这件事情一直传了下来,这段尘封了几十年的部队打的借据的故事也成了一段“助军抗战”的佳话,广为流传。他的儿子孙子们也都因为拥有这份特殊的“债权”而感到一种荣耀!
    后来由于家境不好,陈开基想起了当年何太阳向父亲的承诺。不知现在还能不能兑现?陈开基向党中央统战部写信说明借款的原委,又打听到了当年借款人何太阳的地址,向他去了信。离休后的何太阳住在湖北省武昌马房山干休所,他看到了陈开基的来信,感到很生气,他说:战争年代,在艰苦的环境下,老百姓勒紧裤带,支援了革命,使革命取得了胜利,部队当年打的借条至今没有兑现,我们对不起他们啊!他立即给陈开基回了信,又向葛牌乡政府寄了证明信。他希望镇政府向有关部门联系,务必解决借款一事。后来因种种原因,陈开基没有去领这笔钱,他也因年迈离开了人世。向政府要求兑现的事就被搁置了起来。

    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根本不知道幸福生活是如何来的

    葛牌镇在“红二十五军纪念馆”成立的时候,纪念馆的同志得知村民传说部队给陈家打借条之事,就亲自跑到了陈开基儿子的家中,把陈家这张不平凡的借据借到了纪念馆中,加注了说明,供游人展览。陈家人以及村上也因此为荣。
    部队给陈家打借条之事《华商报》的记者也知道了,他们专程赶往葛牌镇对当地的老人进行了采访,也对陈开基的儿子陈志荣进行了采访,又采访了当地的纪念馆、乡政府、县政府等有关单位。当时蓝田县统战部部长景宏立明确表示将上报,他还说,根据现在的情况不仅予以兑现,还要另对陈家予以表彰和奖励。
    2006年8月25日的华商报将此事刊登出来了,电视台、电台也做了相关的新闻报道,引起了社会的轰动。当时乡亲们纷纷到陈家道喜祝贺,有的问给你们了多少钱?有的问给你们奖励了什么?给你们什么荣誉?甚至还有人跑到了陈家借钱。陈家的人很开心,觉得共产党真的是一言九鼎,时隔这么多年,依然可以兑现,这也算是对先人的一个安慰了。
    但是,接下来的事却是令人非常的不解,因为从那过后根本无人问津。没有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人对陈家说出一句兑现的话。或者表扬奖励的话。陈家人纳闷:这难道是政府在媒体面前随便说说,在作秀?后来陈家也到政府相关部门问过,都是推三阻四,敷衍了事。陈家人觉得这是对他们心灵上是一个伤害,是对先人的不敬,对陈家人是一种愚弄。试想当年陈鸿清老人给八路军借钱借物,并非贪图日后的回报,或是让给他偿还,要不怎么一拖就是几十年?就是不还也没有关系,现任政府也没有必要在媒体上作秀,忽悠老百姓啊!

    革命老区蓝田县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

    有关专家告诉陈家人说,这张借条是一张见证着中国革命历史的借据,是在一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价值。它的存在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反映了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一片赤诚爱国的心。老百姓为了中国的革命无私的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的精神,他的行为,他的这种高尚的品德,是陈家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不仅要珍惜,还要发扬光大,还要赞扬、学习、继承和歌颂!
    历史不应被遗忘,中国革命是在一个落后的农业社会,运用武装夺取政权的方式进行的。而要建立一个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是在一个非常艰苦的环境中走出来的,那些为革命牺牲的先辈们,值得我们去学习与敬仰。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饮水思源。国家繁荣昌盛的今天,是昨天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政府对那些为革命默默奉献的人予以回报是无可厚非的,应该给他们予以补偿和心灵上的安慰,而不是冷漠,视而不见,置之不理,甚至敷衍。否则,如何对得起那些九泉之下的英灵!

    家住陕西蓝田县革命老区的陈鸿清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在他的身上却发生着这样一个真实感人的事情。
    故事发生在65年前的1946年,当时抗日战争的烽火还刚刚平息,内战的阴影又笼罩了天空。蒋介石为建立其独裁统治,依仗美帝国主义的支持,撕毁了停战协定,向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发起了全面进攻。当时西安市蓝田县葛牌镇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根据地,时任中共西北特委支部书记王平惠带领着何太阳的部分军队驻扎在葛牌镇,部队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时值寒冬,革命条件非常艰苦,许多战士衣服、鞋子破烂,赤脚打仗,粮饷接济中断,困难重重,部队向党中央请示批准用统战的方法就地筹粮借款。

    陈志荣向来人展示当年部队打的借据复印件,他说:给后人留作纪念吧!

    他们向当地的老百姓宣传了有关政策,老百姓半信半疑,纷纷询问:“你们说的话当真?现在借了日后加倍奉还?要是你们打散了找谁要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日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谁的心里也没底。这时,在老百姓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何太阳说话了:“乡亲们,请大家相信我,我们部队确实有困难,但是有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有我们老百姓的支持,革命一定会成功!如果信得过我,就请伸出你们援助的手,帮部队一把,我们绝不会忘记你们的。今天吃你们一个山药蛋,等到革命胜利了还你们一个天鹅蛋!”何太阳一席话把大家的心里说热了。“帮,一定要帮!”人群中陈鸿清站了出来。他说:“大家也看到了,我们的军队和国民党的军队就是不一样。我相信革命一定能够胜利。大家一定要帮部队渡过难关!”接着,他又说服了家人和亲人,自己跑到了鱼化寨亲友那里去借钱,借棉花,当地是不产棉花的。他还组织家人打麻鞋,最后将自己生平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他诚恳地对何太阳说:“我已经尽了我最大的努力,筹借到了这些钱物!”何太阳感动地说:“太感谢您了,不容易啊,老乡,这下部队有救了。”两双大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我给你打个借条吧!”何太阳说。这张借条就这样产生了,借条这样写道:“今借到:陈鸿清法币壹佰万,麻鞋伍拾双,布陆十斤,棉花壹佰二十斤。借款人:何太阳。负责人:王平惠。民国三十五年十月十四日。”王平惠在落款处和自己的名字上都盖上了章。为了郑重起见,在“壹佰万”三个字上也盖了章。何太阳深深知道,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那种地方,这些东西实在是来之不易的。
    在陈鸿清的带动下,当地拥军支前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部队解决了粮饷问题,战士们不仅穿得暖和,而且肚子吃得饱,打起仗来特别有精神。何太阳激动地又一次仅仅握住陈鸿清的手,大声说:“老乡,你救了战士,救了革命,我们会记住你的!”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