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对联
  • 对联
  • 关闭对联
  • 对联
  • 首页 > 思念老人 > 正文

    追思廉父追悼词

    前天,我在电脑前,敲打键盘,倾吐了一腔思母之情。把博文《母亲的思念》让我的家人和亲戚浏览后,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认可,认为文章朴实无华,真真切切,母亲的坎坷无私和勤劳俭朴,值得后人回味,但父亲当官时的两袖清风、光明磊落,更值得现代人学习呀。老公跟我开玩笑说:是不是当初你父亲要把你送人,所以你记恨父亲,只写母亲。其实,我早就想写写父亲了,只是想等到清明节写而已。

    父亲是一位老革命,老党员,老干部。他和他的同龄人共同目睹和经历了旧中国和新中国几乎所有的政治事件和经济灾难——蒋家王朝的腐败和没落、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和大跃进运动、六十年代初的自然灾害和随后的文化大革命……他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也为新中国的发展作出了种种努力和探索。从上进青年到共产党员,从大队书记到农村信用合作社主任,他八十年的人生旅途,充满正气,可歌可泣。
    (一)
    父亲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叫河头巷的小村庄,由于是独苗,所以爷爷奶奶对他疼爱有加。虽然常常得到特殊关爱,但他一点也不娇生惯养,凡事总替别人着想。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家里有3条河,爷爷经常在屋后的三条河里养菱,所以,他10岁就跟着我爷爷去较远的华士街上去卖菱。家里还养蚕,他放学后经常帮着採桑叶,他也做过放牛娃。还听他说过令现代人不敢想象的一件事:他有个伯伯在苏州木渎乡下种客田谋生,他为了看望伯伯,也为了省路费,(那时江阴华士到苏州没有汽车可乘,只能乘轮船 ),他就徒步走来苏州(华士到苏州约有90公里路程),他走了整整3天3夜才走到苏州,途中没钱住旅馆,就向人家求助借宿,到达目的地时,他的鞋底已经有了两个洞,脚上也磨出了好多个血泡。我的记忆中,还有他童年艰辛与困苦的其他故事,举不胜举。就是这种困苦,导致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书包翻身”的理念。然而,我们没有让他失望,他的4个子女中,儿子当了大队会计,大女儿成了特级模范教师,二女儿成了无锡市劳模,小女儿成了白衣天使。这在当地可算令人羡慕的了。
    (二)
    父亲身高1.78米,慈眉善目,英俊潇洒。正直和善的他,人缘特别的好。他早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又当选为老十四大队的大队书记。“穷且益坚,穷则思变”。为了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父亲用吃苦耐劳的精神,带领8个自然村的社员义务兴修水利,彻底改善了农田灌溉的问题,改变了靠天吃饭低产田的局面;为了普及文化,他又在大队办起了扫盲班,建了村小学,听着清朗的读书声,父亲会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当大队书记是60年代中期,我还很小,印象不深,只记得家里有部手摇式电话机,放在我哥哥家大厅与大姐卧室隔墙里,调皮的侄子经常去摇电话机,使得总机接线员非常恼火,后来被我父亲知道后,狠狠地揍了他一顿。还记得有个村民家里特别困苦,房屋快倒塌了,我父亲帮他弄到了建筑材料(当时的建材特别紧张),为他修补房屋。后来那个村民特地来我家送上一只老母鸡,被我父亲婉言谢绝了。要知道,我们自己家的房子也东倒西歪,逢雨必漏了,他却熟视无睹,不闻不问,总说克服克服,分配的建材要让给比我们更困难的人家先用。父亲当大队书记时,常常有公社干部来我家吃饭,记得很清楚的是,他们每次吃完饭,都要给饭钱和粮票。这对现在的人来讲,又恐怕会觉得不可思议了!

    父亲后来被调往农村信用合作社当主任,离开农村,成了吃皇粮的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文革中,人称“老沙皇”的父亲当然免不了遭遇“红卫兵”的批斗。一天,他被红卫兵“小将”楸出来,脖子里挂着“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某某某”的牌子,跪在凳子上示众亮相,跟当时的公社书记等人一起批斗”。由于我在乡下,他在街上挨斗的场景我没有看到,只听我姐姐说:“父亲人缘好,只跪了半天,没有被打得鼻青眼肿的,一起挨斗批的其他人,有一个脚都被打断了”。我父亲在当地是非常有名望、有威信的人,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赴当时的苏州地委去开会。他的人际关系较广,但他在自己子女找工作的问题上,从不以权谋私。记得我高中毕业后,要想请他说情去公社广播站工作,他一口回绝。还说:“路要自己走,刚毕业就想离开农村,人家城里人还在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呢,怕吃苦,怎能成大器?”吓得我再也不敢求他说情找工作了。后来当会计、教师都没有他的因素。
    (三)
    父亲对自己的事业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在信用社负责农村放贷。那个年代,既没自行车,更没有汽车,下乡都是“11路”,即靠两条腿步行。我的父亲就是穿着一双解放鞋、一件中山装,领着一大袋钞票走南闯北的。那时,大家都知道“老沙皇”包里装的是钱,就是没有人起坏心去抢。父亲天天跟钱打交道,自己家里却常常要为交学费犯愁。记得有一次要开学了,我和二姐都要交学费,我母亲一下子凑不齐学费,就把自留地上的蔬菜挑到街上去卖了。

    父亲到信用社工作后,最多一周回来一次,每次回来,他总忘不了对我教育一番。记得很深的是,他喜欢让我猜谜:虫入凤中飞掉鸟、七人头上一棵草、大雨落在横山上,半个朋友不见了。要我打四个字。这个我猜出来了,我说是风花雪月,父亲当时好高兴呀,让我继续猜:言出青山亲有亲,地上蹲着两个人,三人牛上缺只角,草木之中一个人。要我打一个礼貌用语,也是四个字。这个我只答对了一半,一个“坐”字和一个“茶”字,另两个我抓抓头皮,总也想不出来。父亲说:“明天可以带你到街上去玩,但没有糖吃,因为你没有全部答对。”记忆中,我从来没有挨过父亲的打骂,是父亲慈善?还是我乖巧,不得而知。

    恢复高考后,由于我当时担任队会计一职,脱不开身子全身心投入复习迎考,一手拿账本、一手拿书本,使我第一轮就淘汰了。记得当队会计时,父亲曾经在我的笔记本上写过“光明磊落、廉洁奉公”八个字,字体非常公正,也非常优美。我被选到全公社三级干部会议上去作会计工作经验交流,与父亲的谆谆教导是分不开的。可惜那本留有他真迹的笔记本没有珍藏好呀!为了让我跳出农门,父亲第二年就帮我去跟队长商量了,让他物色接班人选,让我交出账本,队长一开始感到为难,但为了我的前程最终还是答应了。我被父亲接到华士街上住,他在他的宿舍里为我搭了张小床,我就早上赴曙光中学复习,晚上回华士街上,舍近取远,风雨无阻,直到考试结束。为什么不让我回离学校很近的乡下家住呢?是因为我父亲想让我吃得好一点,住得更舒适点。毕竟镇上和乡下的生活条件是有区别的。
    (四)
    父亲从20几岁开始当村官,到后来掌管地方财经大权,一直到60岁退休(退休后又到江阴农行去发挥了几年余热)。由于父亲患有高血压和肾病,后来又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的后遗症使他类似“老年痴呆’,所以,他的晚年很不幸福,脑子糊里糊涂,生活不能自理,直到80岁逝世。 他一生忠诚,为家乡的发展无私奉献,他两袖清风,完全可以跟清朝的刘罗锅相比,他是毛泽东时代的清廉典范。他没有给我们子女留下物质遗产,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一生;是公而忘私、光明磊落的一生;是廉洁自律、淡泊名利的一生。记得父亲的追悼会上,村民们自发前来悼念,有两位比我父亲年长的老人也来要给我父亲磕头,令我们非常感动。悼词里有这样一句:“赵主任:您宁可跑破百双鞋,也要为民做实事,你的克己奉公、你的一尘不染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位对党无比忠诚的父亲!一个对家绝对无私的父亲!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
      您可能也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关闭。